WFU

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風險管理實務,泛談軍、文價值異同

聆聽劉將軍的演講,風險管理的主題本身之外,更學到精煉多年的思考邏輯,大開眼界。將聽到的內容夾雜一些自己的思考記錄成文,隨時打開文章作為陪伴人生的利器。


風險管理五步驟


  1. 找出有害因子
  2. 評估因子,確認風險
  3. 擬定管控作為與下達決心
  4. 管控作為的執行
  5. 督導與考核

甚麼是有害因子,和行業和具體任務有關,風險評估表列成二維表格,X 軸為機率,Y 軸為嚴重程度,以機率的眼光做決策。小害會不斷長大或是變形,成為大害,原先的管控手段不再有效。

圍繞著任務,找因子 -> 擬對策 -> 定風險。循環幾圈。

風險很抽象,風險管理起初只是開放性問題。風險評估表的威力在於將開放性問題轉為封閉性問題,可作具體對策。

真正作戰中,靠著還是指揮官的直覺,而如何鍛鍊直覺,就靠平常習慣使用的風險評估表方法。有事實花個半小時想過,奇奇怪怪的問題就會冒出來,引發對策。

Zero defect 零失誤,頂多是態度,別當真。Zero defect 會造成失能的指揮官。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一切都是  trade-off 以及 pay-off。計算本益比。

風險評估會讓人趨於保守嗎?工具是中性的,我認為看怎麼使用,列出風險,可以計算,可以交換,出得起代價就能交換計算過的風險。清楚風險,反而可以做出有信心而理性的決定。

如何擬定對策?求勝的基礎在於 Ends -> Ways -> Means。目標 -> 方法 -> 資源。

從目標倒推回去,想想路上可能會踩到的坑,填滿或是避免這些坑。


思維邏輯


留意到幾則思考利器,很值得收錄為思考的工具箱。

印象與真相:人腦常常混淆事實與印象,例如,上班族在準備一場簡報,覺得準備妥了,事實上並還沒,上場才知道 。長官在事情發生開檢討會,就以為解決了。事實上還沒有解決。

鐘擺效應:兩國的訓練,A 國完成基礎訓練 就到處征戰。B 國高度模組化,形式固定,一練再練。觀察很多事,都有鐘擺效應。

勝兵先勝:勝兵先勝然後求戰,打能打的仗。風險已經評估,要不要交換都計算好了。 而不是敗兵,先上了,再求祖墳冒青煙。打能打的仗,控制戰爭的風險。

推到極致:如果耐熱就代表能戰,非洲士兵不就征服全世界?美軍的教室都有冷氣,批評草莓兵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弟被這樣對待?和平時代何必損傷人命?

反過來想:要驗證想法的正確性,可以反過來想。此思考利器如同金刀一把,隨身帶著,磨利自己的思維。例如,將軍認為,謹慎與大膽的風格,在執行者必須大膽,而領導者必須謹慎。一時之間不太同意,將軍要我們反過來想,那如果執行者謹慎,而領導者大膽,後果如何?

強國的拳頭:拳頭多,肥肉也多,暴露出來的弱點也多。

存活才是勝利:軍艦島的名言,「獲勝的一方,才能存活下來」,並非真實。「存活下來,才是勝利者」才是真相。


從新手到大師


不會 -> 會 -> 熟練 -> 精 -> 通。

新手練技能,熟手鍊套路,大師看大局。

微觀鍊手感,中觀建套路,宏觀看趨勢。


媒體


基於市場準則,官方的微電影一定是呈現眾多事實中最好的一面,而新聞媒體放大的則是少數個案。

關於媒體熱炒的草莓兵,和平時代何必損失生命?如果是自己的子弟願意這樣嗎?如果耐熱就代表能戰,非洲士兵不就征服全世界?美軍每間教室都有冷氣。

民主國家的媒體要賺錢,專制國家的媒體為黨國宣傳。


後記


我觀察到劉將軍在聆聽問題時,一邊微微低頭一邊快速來回踱步,似乎是活化大腦調動思考的習慣。智者的習慣,可以學習一下。

聯想到「聰明犯錯」這本書,既然犯錯無法避免,何不聰明犯錯?如何經過控制、蓄意地犯錯?應該是接下來可以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