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孩子你慢慢來

教養書通常的問題有二:
  1. 缺乏實證
  2. 只有母親或是父親作者單方面說法

關於 1,家家有本不同版本難念的經,即便相信教養書作者能唸得好經,但自家的狀況不同,資源條件不同,居住城市不同,連同家庭的兩個孩子性格興趣都不相同了,教養書能提供甚麼指導意義?

相較之下,實證書籍基於嚴謹的科學方法,如日本的教育經濟學、台大藍佩嘉教授的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以及美國學者的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都更具有指導意義。

關於 2,教養書作者侃侃而談,娓娓道來,溫馨有理。他的小孩也這麼覺得嗎?作者出了好多書,但多年來都沒看到小孩說法,小孩自己,同儕或是老師應該也寫篇文章分享,見證一下。

現在網路發達,新生代的親子作家較能面對驗證,小一聯盟社群有看過八卦,某位著名的親子作家,在同班家長群組和老師的互動中,和自己書上寫的形象大不相同。

大前研一的教出孩子的生存力,以及這本孩子你慢慢來,書末都有兩位小孩的文章,至少有親子兩方說法,稍補缺憾。



精選的圖片與附註


這本書的圖片和附註文字,可說是精華,例如『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穹蒼與莽莽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

文字透露出,母親與孩子是對等的,將孩子視為完整的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也不時單方面的教養對象,而是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出價值。

這十分有意義。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個人不令人欣賞龍應台之處,是從野火集開始,就以站在外國的眼光批評台灣民情為主軸,這本書也有幾處,例如,提到回台灣找幼稚園,台灣的孩子,眼巴巴羨慕龍應台的孩子在外頭溜滑梯,而台灣的孩子受到紀律管教,不得出門,甚至下課要手拉手一起上廁所,上課則被要求要忍一忍。

 提及德國小孩十一點半下課,比美國孩子更早,不用花很多時間寫作業,比台灣的孩子更幸福,台灣的孩子,文字透露出台灣孩子很可憐。

作家中有很多的龍應台們,常駐國外或是取國外批評國內,批評很容易,但回到文章開頭,不具實證意義的批評,就是個人的牢騷,以華美的文字包裝來博取讀者眼球的手法。


作為個人以及父親的平衡


書中提到的是,個人與母親之間如何平衡,作為個人有發展的雄心,作為母親,只要把孩子放在的頭放在胸口,就能母親覺得幸福,可是她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

與其說是平衡,不如說是個人和親職兩個角色的交互作用,交纏地盤旋成長。

作為父親,同樣面對作為個人與父親之間的交互作用。最佳的方式,是做親子共同喜歡的事,例如,教孩子電子電路,我喜歡孩子也喜歡,正在實踐的藍圖為:

  1. 電子電路,認識零件與迴路
  2. 感測器與 Arduino 圖形化程式
  3. 以 Arduino 實現 LEGO 機器人
  4. 以 Arduino 套件製作玩具
  5. AI 機器人

電子硬體,程式與圖形化介面,以及 AI 的學習能力,都是我相當有興趣,自己願意動手,也願意帶孩子動手的主題。



一起騎腳踏車,也是親子共同喜歡做的事。

找出親子共同喜歡做的事,一起進行,達到個人與親職兩個角色的良好交互作用,也和孩子共同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親子時光。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後五十歲的選擇

這本書,大前研一盤點五十歲時的技能,建議讀者效法柯林頓撰寫「我的人生」,寫完之後再寫往號三十年的「我的未來人生」。不用到 900 頁,寫九頁也好。

回顧過去的地圖,建構未來的地圖。心中有地圖,就不會累。




成佛的心態


大前研一提到日本職場,四十歲還沒升遷,就是保齡球的洗溝了,兩個選擇:

  1. 按下 reset 鍵,重新開始
  2. 感恩,以成佛的心態,選定後進,好好培育。
如果要換公司,已降兩級的公司為主,或是從都市到鄉村,可以好好發揮專長,自抬身價,如果在上一級的公司,讓人覺得有沒有你都沒差,其實並不好受。

換公司有風險,留在原公司,就好好感恩公司的薪水,選定五個人,好好培養,作一朵原野的小花,散播養分給四周。這樣的心態,會令人感到幸福。

好好培養自己的孩子吧。


顧問的年紀


最好是 50 歲,鬥爭心已經沒那麼重,體力還行,經驗和心態不算老舊。兩類公司不同角色:
守成型公司:顧問就要扮演改革者
尚未就緒的公司:顧問要扮演穩定大局者

顧問不是員工,有階段性任務,扮演一種角色就要在任務期間恆常持續同樣的風格。不要帶入個人原本的色彩,就專心扮演好角色。


想做的事,就去做


不要等退休,想做的事,就去做。

有的人一路拚到高位,就過勞而瘁逝。有的人一路拚到 80 歲,沒體力了,一退休就被送到老人安養院。

有的人在退休就想做的事,釣魚休閒出國旅遊,但是總不能一直釣魚,有社交圈實釣的魚還可以分享,否則自己也吃不了這麼多魚。

出國旅遊,整理的相簿已經沒人有興趣觀賞,每次旅遊,整理完相簿自己存參,就這樣結束了。

推遲想做的事到退休,無異於畫餅充飢。退休一定是渴望和工作時有不同的旅程,腦中沒有建立好應對架構,等退休時再來做,很難達到自己的夢想境地。想多出去走走,年經時先習慣自助旅行和異地生活,退休可以善用更多的時間,將退休生活發揚光大。

想做的事立即去做,真正的樂綠不在於有很多的事業夥伴,而在於有很多的玩樂夥伴。

我很想好好的教導小孩電子電路,就從現在開始,不要等到退休。


從禮儀建立信任感


外商的同事和顧客相約吃飯,散場時一起走在路上,同事看到要搭的車來了,就逕自招手搭車離去。讓顧客感到在外商員工的相對優渥心態,其實會不太舒服。

說不定,客戶日後會更挑剔,讓外商員工分享一點不舒服的感覺,藉此心理感受平衡些。對結案和長久的信任關係來說,並不好。

禮儀,是尊重對方建立信任的好方式。


分清楚實華與虛華


50 歲開的車子,要多大的馬力,殺灣迅猛,還是夠用就好?

或是低調品牌,安全性為車廠的中心思想,主動安全配備豐富且成熟,剛性無與倫比。

買 logo,如果是為了做生意,與客戶對等並增加話題性,就是實華。買 Tesla 做生意可以增加話題性,買雙 B 可以和相對等的客戶平起平坐,都是實華。

如果沒這樣的需求,而花了大錢,就是虛華。安全性,從各方面來看,都是實華,


異地退休


大前提到異地退休的概念,有別於許多人回老家退休的慣性。提到在菲律賓退休,物價低,可以請好的看護做很好的照護。如果怕孤單,就花些錢到日本人多的社區。

老黑看世界也提到異地退休,他在北京工作,正值大立建設時期空汙和交通俱差,選定回台灣在高雄過退休的生活。都市生活不若台北,但物價也較低,鄰近國際機場隨時方便出國。

一般來說,讀書和就業在外地的人比較可接受異地退休,腦中對於陌生的地方,已經建立起可以應對的架構。反之若是從小到大沒離開過家鄉的可能較難接受異地退休。

我年輕時的同窗多半 15 歲離家,換了幾個地方讀書工作,常出差。異地退休的確是個選項。


結語


這本書教人盤點自己的技能和資產,50 歲時做想做的事,做能做的事,勇敢卸下壓力。年輕時,廣泛涉獵,年長時,專注而深入。

就是個選擇戰場和計算戰爭的議題。避開打不贏年輕人的戰場,計算過每場戰爭,盤算往後三十年,打自己能打的仗。


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

青春期孩子的親子溝通

聆聽郭葉珍老師演講,從老師的背景、孩子的發展、演講技巧都可學到很多。

老師經常接受採訪、寫文章、演講。持續地輸入、思考、輸出。累積許多寫書和演講的素材,今天聽到的演講,一小時半的內容,即是許多年輸出的精華版,相當值得。

老師的年輕時行走江湖,打工經驗豐富,求學多有曲折,成年後家庭有變化,做社工的要做得好,人生就不能太順遂,乖乖牌是做不好社工的,老師累積的人生經驗是社工最需要的實務根柢。

老師提到念五專商科,統計會計皆不在行經常被當,念也念不好,進入職場。住在醫院對面,下班沒事做,由醫師哥哥安排照顧尿毒症病人見識到洗腎患者的幻聽症直到死亡,從此知道人生的痛苦。

進入社工系,發現自己的天命,都是前三名。統計學也通了,因為知道統計學該怎麼用了。功課不好的學生,發現自己的天命,學業就上來,不通的就通了。

後來念了碩士,到加拿大 McGill University 讀博士,成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教授。



讓孩子隨時代需要長出技能


老師的大女兒一路從私立學校上來,師大附中之後上台大,是位完美小姐。兒子公立學校,自由自在,到大二決定中斷學業。後來,都有自己的天空,比一般的大學畢業生更懂自己的職涯之路,也拿到很好的待遇。

教養的原則有二:
  1. 釐清責任歸屬
  2. 不唱衰自己的孩子
關於 1,家事是孩子自己身為家庭一分子該做的,不是幫忙媽媽。牙膏沒擠好掉了,或是東西沒收。對孩子的表達是,會造成媽媽的困擾。而不是幫忙媽媽收拾。

想起大前研一說的,他很忙碌,對孩子堅持的少數幾件事,是強調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國家社會的責任。

孩子想做的,只要不傷天害理,就不禁絕。發現天分,就全力支持。以零用錢為例,讓孩子買想買的東西,買了垃圾商品也無妨。孩子自己的錢自己負責。

關於 2,孩子發展各異,不要讓別人或是理會別人指指點點,唱衰自己的孩子。自己更不能唱衰自己的孩子。

兒子大二之後找工作,在麵店揉麵,因為安靜可以戴耳機聽音樂,又能在店裡搭伙。經濟獨立,家裡只供住處。後來突然說想往音樂的路子走,個人音樂工作室的歷練,應徵音樂餐廳的 DJ,老闆竟錄取為行銷,得到比大學畢業生更好的薪水。找到自己的路。

職涯要有興趣和技能,興趣就像愛情會退燒,一時的熱情,要有技能才能長久發展成職涯。


講清楚


兩件事無法迴避:
  • 性經驗
  • 死亡

關於性經驗,設定好界線不嘆父母隱私,就開放孩子提問,問清楚講清楚,台灣性經驗平均年齡 19 歲,北歐 15 歲。高中時就準備保險套加上一張字條,請孩子帶著。

防止意外、天雷勾動地火、或是被強迫時,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告訴孩子,當有能力判斷拒絕說不時,才是真正準備好的時候,沒能力判斷說不,就是還沒準備好,宜避免。

父母在孩子沒經驗要說清楚,如果沒有在腦中建立架構,就像強光照到小動物,瞬間愣住只能呆掉,然後發生難料的後果。

關於死亡,演講也有提到憂鬱症的孩子可能尋死,赴死之前請先回來向母親知會一下,就這個叮嚀,將生命從即將赴死的前夕挽回家裡。


接住情緒


培養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要幫孩子解決問題,當孩子發牢騷,不要急著幫他出頭或是找老師處理。

正確的接住方式:
  1. 先好好聆聽
  2. 摘要剛剛聽到的
  3. 摘要他的情緒

不作評論,不做評價,不幫忙解決問題。可以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再出手。


演講技巧


老師一開場,已經贏得觀眾的心,說道:『青少年為題,根據統計,父母親小學階段參與最多,國中、高中時期參與很少,各位來聽演講已經贏了一半。』

或許其他講者也可以這麼用,『地方這麼遠,各位遠道而來,求進步的精神已經贏了一半以上的人。』『天氣不理想,又濕又冷,各位不辭辛苦而來,渴望求知的精神,已經贏了一半以上的人。』

聽演講正精彩,場地突然停電。聽眾驚呼而郭教授從容隨即拿出自己的備用麥克風和音箱,黑暗中無 PPT 繼續精彩的演講。好周到的準備和應變,相當專業!



演講的內容很多,只能記錄部分心得,期待老師 2020 春天出版的書。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專注力

專注力可以平心自在地在自己相處,將本覺找回來,這本書提綱挈領,提供可操作的步驟。




進入專注狀態的方法


如何進入專注狀態,作法有二:

  • 關注呼吸,一吸一呼之間,將心神收斂。
  • 宮本武藏,站在田埂上,一樣一樣來。

以佛學為例,一切苦難的根源來自於強烈的自我中心,要戰勝這些苦難,超越有限的自我認知,就要放開心胸。

心胸閉塞,則感覺到對外界的抵抗,四面都是敵人,受到牽制忙於應付層不出窮得狀況。

心胸開闊,接受狀況,但不評價,只要仔細地觀察事實。


更輕鬆


書中說,進入專注狀態靠鍛鍊,補充的是,專注力不是靠意志力也非靠蠻力,進入專注狀態,其實可以更輕鬆安穩,輕安狀態。受到牽引拉扯,每一次切換任務跳來跳去,都會消耗能量製造壓力。

專注一件事,其實更輕鬆安穩。


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式


我察覺自己是視覺型,能手動操作更好,而非聽覺型。試過聽書,吸收狀況不佳。看書加上手動畫線眉批,效果最佳。每本書一期一會,拿來就用,吸收完畢就回收。

我也喜歡寫筆記,舉然上課,聽演講,以及抒發自己的想法,有筆在手,可以活化腦袋的思路,記得新知,引發思考。

所以自我歸結為視覺型加上手動操作。每個人找出自己的學習模式,更能專注學習。


當下的力量


專注於當下的事實,不做評價。三把刀理論,第一把刀是事件本身,第二把刀、第三把刀都是自己在心裡生成的怨懟,自己砍自己,才是最傷的。而且已和當下脫節。

苦難生成的地方,就是苦難止息之處。自己升起的苦難,自己可以觀察事實,不做評價,讓苦難止息。


重新開機


拉開距離,拉高視野,以上帝的視角觀察目前事情的流動。忙亂時,頭腦和身體要當機時,要做的不是減法,而是重開機。工程師的法寶,AC 鍵,ctrl-alt-del,或是 reset 鍵。


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風險管理實務,泛談軍、文價值異同

聆聽劉將軍的演講,風險管理的主題本身之外,更學到精煉多年的思考邏輯,大開眼界。將聽到的內容夾雜一些自己的思考記錄成文,隨時打開文章作為陪伴人生的利器。


風險管理五步驟


  1. 找出有害因子
  2. 評估因子,確認風險
  3. 擬定管控作為與下達決心
  4. 管控作為的執行
  5. 督導與考核

甚麼是有害因子,和行業和具體任務有關,風險評估表列成二維表格,X 軸為機率,Y 軸為嚴重程度,以機率的眼光做決策。小害會不斷長大或是變形,成為大害,原先的管控手段不再有效。

圍繞著任務,找因子 -> 擬對策 -> 定風險。循環幾圈。

風險很抽象,風險管理起初只是開放性問題。風險評估表的威力在於將開放性問題轉為封閉性問題,可作具體對策。

真正作戰中,靠著還是指揮官的直覺,而如何鍛鍊直覺,就靠平常習慣使用的風險評估表方法。有事實花個半小時想過,奇奇怪怪的問題就會冒出來,引發對策。

Zero defect 零失誤,頂多是態度,別當真。Zero defect 會造成失能的指揮官。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一切都是  trade-off 以及 pay-off。計算本益比。

風險評估會讓人趨於保守嗎?工具是中性的,我認為看怎麼使用,列出風險,可以計算,可以交換,出得起代價就能交換計算過的風險。清楚風險,反而可以做出有信心而理性的決定。

如何擬定對策?求勝的基礎在於 Ends -> Ways -> Means。目標 -> 方法 -> 資源。

從目標倒推回去,想想路上可能會踩到的坑,填滿或是避免這些坑。


思維邏輯


留意到幾則思考利器,很值得收錄為思考的工具箱。

印象與真相:人腦常常混淆事實與印象,例如,上班族在準備一場簡報,覺得準備妥了,事實上並還沒,上場才知道 。長官在事情發生開檢討會,就以為解決了。事實上還沒有解決。

鐘擺效應:兩國的訓練,A 國完成基礎訓練 就到處征戰。B 國高度模組化,形式固定,一練再練。觀察很多事,都有鐘擺效應。

勝兵先勝:勝兵先勝然後求戰,打能打的仗。風險已經評估,要不要交換都計算好了。 而不是敗兵,先上了,再求祖墳冒青煙。打能打的仗,控制戰爭的風險。

推到極致:如果耐熱就代表能戰,非洲士兵不就征服全世界?美軍的教室都有冷氣,批評草莓兵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弟被這樣對待?和平時代何必損傷人命?

反過來想:要驗證想法的正確性,可以反過來想。此思考利器如同金刀一把,隨身帶著,磨利自己的思維。例如,將軍認為,謹慎與大膽的風格,在執行者必須大膽,而領導者必須謹慎。一時之間不太同意,將軍要我們反過來想,那如果執行者謹慎,而領導者大膽,後果如何?

強國的拳頭:拳頭多,肥肉也多,暴露出來的弱點也多。

存活才是勝利:軍艦島的名言,「獲勝的一方,才能存活下來」,並非真實。「存活下來,才是勝利者」才是真相。


從新手到大師


不會 -> 會 -> 熟練 -> 精 -> 通。

新手練技能,熟手鍊套路,大師看大局。

微觀鍊手感,中觀建套路,宏觀看趨勢。


媒體


基於市場準則,官方的微電影一定是呈現眾多事實中最好的一面,而新聞媒體放大的則是少數個案。

關於媒體熱炒的草莓兵,和平時代何必損失生命?如果是自己的子弟願意這樣嗎?如果耐熱就代表能戰,非洲士兵不就征服全世界?美軍每間教室都有冷氣。

民主國家的媒體要賺錢,專制國家的媒體為黨國宣傳。


後記


我觀察到劉將軍在聆聽問題時,一邊微微低頭一邊快速來回踱步,似乎是活化大腦調動思考的習慣。智者的習慣,可以學習一下。

聯想到「聰明犯錯」這本書,既然犯錯無法避免,何不聰明犯錯?如何經過控制、蓄意地犯錯?應該是接下來可以探討的。


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教出孩子的生存力

這本書的看到的事實衝擊點有三:
  • 大前研一是 MIT 博士在麥肯錫顧問公司高升,而兩個孩子分別在高中及大學輟學,投入網路創業。
  • 從小就送兩個孩子到美國參加夏令營,練英文見世面。
  • 送大兒子到 Digital Hollywood 讀書,送小兒子到南加大唸大學,學費都不斐。 

簡單小結,孩子的發展和父親看似大相逕庭,可以大前研一背離核子專業離開日立公司,到麥肯錫顧問公司成為企業顧問大展長才,也是某種叛逆的表現。

家裡要有錢,父母要有見識,孩子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寬廣的未來。



四個責任


大前家認為孩子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困擾,就是教養失敗。所以不只發展能力,還嚴格教育的四個責任:

  1. 對自己的責任
  2. 對家庭的責任
  3. 對公司的責任
  4. 對國家社會的責任

關於 1,他給孩子家庭工作特許權,幫忙做事來賺取零用錢,該注意的是他發包給孩子的知識型的工作,譬如幫忙修正程式,幫忙設定工作用的電子信箱。而不是單純的勞務。兒子發怒打破廚房的牆壁,他不罵人,要兒子用自己的零用錢修繕。大前研一很威嚴,兒子常常聽他深夜在房間講電話罵人,非常怕他。老爸交代也不敢不從。

關於 2,他禁止兒子批評媽媽,尤其對於媽媽是外國人更不能以日本人排外的觀點來批評。禁止吃飯配電視,吃飯時間視大家談論發表意見的機會,大前會先補充背景知識後請大家發表意見,他不認為未具備相關知識有甚麼問題,照樣能發表意見。

大前研一視家庭為基礎的事業,家庭經營不好,就是事業失敗了。

關於 3,孩子還沒工作,不知道他怎麼教育。不過大前本身是很拚命的。一進麥肯錫就拚命研讀資料,了解公司上下。三十歲就出版經典之作「企業參謀」,兒子還很自豪地說爸爸的每一本書都是自己購買的,我猜,大前研一的敬業態度有傳染給兒子。

關於 4,全家一起出去時,看到車子拋出飲料罐,藉機宣揚公德心,行為讓社會付出成本,增加困擾了,也教導社會如何運作,稅金如何應用。他推崇「模擬城市」這套電玩,可學會城市發展的平衡,和稅金的運用。

大前推崇電玩獲得的體驗,學到學校學不到思維邏輯。他的成長型思維,也將人生模擬成電玩,一關過一關,每一關有很大不同的風景和角色設定。


親情和愛情可以用時間來衡量


不只嘴巴說,或是心存歉意。而是真正付出時間。大前研一工作很忙碌,但以神聖的任務面對全家出遊。

親子共同運動,大前家有滑雪、騎越野摩陀車,自然增加親子話題。所以與其獨自鍛鍊,不如找到和孩子可以共同進行的運動,在台灣可以進行的是,騎腳踏車、慢跑、溜蛇板。

溜蛇板孩子重心低,靈活耐摔,所以學得比我快,即便我學會了,現在孩子們能小角度過彎,蹲低溜的技巧我還是趕不上,我和大前有共同的經驗,放輕鬆欣然地讓孩子超前。


輔導功課的辦法


一般的教養書只有來自於父母的說法,這本書有趣的是在書末有孩子提供的觀點,大前研一的孩子提到很不喜歡爸爸直接幫忙解方程式,只要教,不要幫忙解得太清楚。

驗收功課,先稱讚能稱讚的地方,再說明小部分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初學的孩子對學習的感覺是好的。


成功人士幾乎不見學校秀才


大前研一的大學讀化學,同期好學生多半進入石化公司,層層爬升之後遇到石化不景氣,紛紛擔任不景氣對策室的室長,成績好的進到大公司。

他再以本田宗一郎,稻盛和夫以及松下幸之助為例,說明成功人士,幾乎不見學校秀才。

同學會聚餐,通常提出續攤請客的,都是學歷不高,自營事業的老闆。到是大商社的上班族,閒錢都沒有,很少主動請客。

他的歸納出,成功人士幾乎不見學校秀才。我想這是倖存者偏誤,大家都可以舉出一大堆成功人士是高學歷的案例,而且在它們的產業內,沒有學有專精的高學歷還不成。

例如,大前研一自己、張忠謀、吳恩達、黃仁勳、蘇姿豐...。

關鍵還是在於成就動機。念書得好成績是自己要的嗎?不是的話就如同無動力世代,在大學受挫或是進到大公司受挫,遇到瓶頸。

並不是學業不重要。而是,維持學習的熱情更重要。


找出孩子特長才有盡到教養的責任


大前研一認為,如果一味的督促孩子求取好成績,而不用心發掘孩子的特色和專長,等於是放棄教養的責任。

從分數來看成果的確是最簡單的衡量方式,科舉時代出身的父母要跳脫分數思維。得盡力觀察孩子對甚麼事情會上癮,願意為問題著迷、纏鬥、解決問題。

接女兒打完球回家,直嚷著肚子好餓,上我的車,發現新出版的「科學實驗王」漫畫 47 集,一到家就迫不及待打開看,我都先吃飽了。這傢伙抓到喜歡的書,常常廢寢忘食。

兒子喜歡動手,剪紙勞作、玩樂高、做實驗。也能搞到廢寢忘食不洗澡。

記憶所及,自己的童年好像沒有被放任上癮,沒被允許迷戀上甚麼課外的事。上一代對於上癮是有戒心的,向同學借的小叮噹漫畫藏在書包,等家人睡了才拿出來偷偷看。黃玉郎的北斗神拳只在學校看沒帶回家。小說和象棋還被沒收。

上一代看分數,這一代看動力。有動力,才能更好的面對未來。大前研一的成長型思維,人生像是電玩,一關過一關,每一關有很大不同的風景和角色設定。


計算機的 AC 鍵


大前研一巧用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幾種,但沒有一種是「憂慮」,如同計算機的 AC 鍵,他按下 AC 鍵就能將憂慮的狀況消除,不帶到明天。

想起聽過的「三把刀 」理論,第一把刀是現實狀況,砍過來第一刀。第二把刀、第三把刀都是自己造成的刀,在心裡面自己砍自己,一刀刀砍。造成重傷的是自己砍自己的刀。


兒子的證言


本書就有趣的是書末的兩個兒子的文章,都提到父親的嚴厲。提到家族旅遊,居然不是他們喜歡的,與其和父母,以及感情不好的兄弟出遊,不如和同學一起出遊。

哥哥常欺負小的,母親又沒輒。弟弟在小學三年級就離家,在公園徘徊時警察擔心尋短,還過來聊聊天。

一般的教養書都是母親作家的單方說法,應該要像這本書,至少讓孩子寫一篇文章陳述自己的說法。


相關連結


大前家的教育筆記

讀後心得 by  王姿文醫師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給兒子的 18 堂商業思維課

這本書解決了如何培養孩子商業思維的教養問題。行走社會多年,看到許多成功的案例並不是學校教的學業成績,而是商業思維,和街頭智慧。



行經一家機車行,看到生意不好。和孩子聊聊怎麼讓生意有起色?投資還是省錢?

直覺上的省錢,少開燈,減少店內的清潔次數。會造成暗暗的店面,髒兮兮的地板,生意陷入下沉的漩渦。

投資,讓店面明亮,店員穿上夜市版的賽車服,設置簡單的座位讓客人等候時喝杯咖啡。提供專業版和省錢版兩種套餐,以簡化客人決定的程序。

小孩對機車行沒概念,經過文具行,就問問,這家怎麼增加生意?街頭思考應該也很有意思。


從新手到大師


新手練技能,熟手鍊套路,大師看大局。微觀鍊手感,中觀建套路,宏觀看趨勢。找一門技能,讓孩子走過從新手到大師的歷程。


讀書要讀出格局和視野


讀歷史,不要現在某個歷史節點裡,拿歷史的過節對現在的人們產生沒必要的仇恨。不過,歷史是連續的,可以察知歷史的規律。

以台灣來說就是殖民史。教科書要說日本殖民,事實上荷治也是殖民,除了荷蘭人還帶來善於農耕的漢人,清國來了更大批的漢人,也是殖民。乃至 1949 年中華民國帶人大批各省軍隊居民,也是殖民。台灣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各國輪流來台的殖民史。

不必對移民產生沒必要的排擠,但是,透過殖民史可以看到規律,殖民長官為帝國服務,不會以殖民地的福祉為優先。這樣的規律今天還在發生。


練習做出重大決定


以長期和機率的眼光,做出重大決定。而不是以明天的結果。建立以長期和機率為基礎的因果觀。

做了好事,不一定有好事馬上發生,但是長期來看,發生好事的機率較高。長期努力,發生好事的機率較高。


小結


這本書可以增加和孩子聊天的話題,有目的以及有深度的聊天,增加孩子的商業思維和街頭智慧。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我的工作是母親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孩子在家裡的時間比學校更長,耳濡目染的影響更為深遠,在這本書作者分享家庭如何負起教育的任務。

淡黃色的紙張,文字的頁面編排出大量留白,穿插咖啡色為主調的照片,顯得溫馨。十足的教養書風味。




自我覺察


家長如何有意義的教導孩子,接受孩子,而不是隨著狀況被牽著走。每個父母都來自的原生家庭,可能有很多爛帳,很多習性,很多上一代教導方式。

換成自己當家,不自覺之間就忽略環境的差異、時代的變化差異、社會的需求差異、學校教育方式的差異。如果沒有自我覺察,很自然地將原生家庭的習性承襲下來,衍生成光譜的兩端:

  • 覺得自己從小受的教育太嚴格,要自己的孩子快樂學習,快樂最重要,分數不重要。
  • 承襲嚴格教育,繼續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分數非常重要。

光譜兩端,都對也不對。多年下來,自己的心得是務求在維持學習的強度之下,還能保有孩子的學習熱枕。

整本書,作者有很多的自我覺察,寫成文字。有自我覺察,才能接收當下的狀態,又不隨之牽引,才有機會發展出比原生家庭,更好版本的家庭,更好版本的下一代。


心平氣穩的氛圍


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在於維護平和的氛圍,大人的焦慮匆忙,小孩一定會感受到。常見的例子,老大容易緊張,老二較平和。因為老大出生時家裡經濟較緊,第一胎手忙腳亂,又買了第一間房子,父母親匆忙賺錢加班,老大會感受得到。

到老二出生時,家裡經濟通常較寬裕穩定 (不然怎有時間生?)。所以老二較為悠哉,情緒穩定,其來有自。

作者的文字點滴就是令人感受到平和的氛圍,最後幾章的裝修日記,也提到因為忘了關掉水閥總開關,在移動中島時工人觸動水管,家裡大噴水,地板和新裝潢的系統家具全部遭殃。

當場,她與丈夫有默契地不發怨言,不追究責任歸屬,只立即行動收集水桶和抹布,盡快收拾現場。並以長久之計翻起全部地板重新鋪設,吸收掉工資與材料費。

我的感想有二:

  • 事發時以行動化解,勿以情緒對沖。
  • 手頭要寬裕,才能應付突發狀況。


空氣清淨機


孩子承襲自己的基因,具有某部分的自己。父母暴躁,孩子更暴躁,父母緊張,孩子更緊張,父母陰晴不定,孩子更是喜怒無常。

最難為的,就是面對一個承襲自己習性的版本。

作為家裡的核心,遇到許多衝突。作者給我的感覺,好像要當個空氣清淨機,吸收周遭人的怨氣,吐出清新的空氣。

但是吸了怨氣還得了,只好想成以毒攻毒,對治自己的習性,在成為家長的道路中學習,完成自己。

真的頂不住,睡前喝點小酒,舒緩一下。


總結


從這本書可以提取的心法有二:

  1. 自我覺察
  2. 維持家庭氛圍的穩定

關於 1,透過每天的閱讀和書寫,更細緻地感受到念頭的變化和與時間的流轉。

關於 2,步履放慢放穩,想像成自己是空氣清淨機,帶給周遭人清新的空氣。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佛典小故事

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也不太想成為佛教徒。聽了台北藝術大學釋惠敏教授的風趣的演講,學到幾個佛典故事,覺得滿有啟發性,將有感觸的紀錄起來:



要去的方向決定模樣


在中陰的時候,你的念頭往哪裡去,就會變成那副樣子。平常的人生也是一樣,你的方向感往哪裡去,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想要做出震驚世界的作品,就會成為能做出震驚世界的作品的樣子。

想無所事事,就會變成痞子的樣子。


三把刀


第一把刀,砍過來。真正有殺傷力的是第二把刀、第三把刀。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砍自己的刀。


恆常不變


萬物因緣而生,沒有恆常不變的,理智上知道,心態上不見得察覺。你看到路上的老人拿著助行器,以為他原本是這個樣子。看到小孩蹦蹦跳跳,也以為小孩會是永遠的小孩。

拿著助行器的老人也曾經是蹦蹦跳跳的小孩,舉著啞鈴鍛鍊身體的年輕人。


自我察覺


遇到事情、挫折,隨著反應。自我察覺,可以接納,但不代表要接受,隨著自然反應,被牽著走。自我察覺,創造轉機成為良機。


快樂


有快樂才能持續,而快樂不是感官的快樂,而是輕安。投入工作如果痛苦不堪,很難持續。一下子就像跳開,上上網,看看留言,一時跳開但跳來跳去增加心理切換負擔,消耗力氣增加壓力,成為不快樂的源頭。

沉浸入定,感到輕安。完成工作取得成果,增加自己對專業的認知,感到狂喜。


苦的升起,苦的止息


苦難升起的地方,就是苦難止息之處。在苦難之處,升起視眼、升起洞見、升起明辨、升起知識、升起光明。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Growth Hack 這樣做

這本書解決的問題有二:
  1. Landing page 的設計
  2. On-boarding 的設計




Landing page 的設計


結構為:
  1. 一句話描述自己
  2. 說明三大好處
  3. 敘述運作原理
  4. 使用者見證/媒體報導
  5. Call to Action
  6. 消除疑慮

關於 1,直接直指慾望,愈露骨愈佳,讓不懂專業的也能看到好處。例如:省時省力省錢,一定比環保還好用。

關於 2,三大好處,同樣直接有魅力。

關於 3,來客/聽眾開始經過 1 以及 2 開始有信心了,接著會了解運作原理,必須在步驟 3 描述。

關於 4,增強信心,加入使用者見證、成功案例,如果都沒有,至少有媒體報導。

關於 5,呼籲採取行動,報名或是註冊留下資料。

關於 6,運用 FAQ 完全消除疑慮。

消除疑慮 ,增強信心,是 landing page 的核心。同樣的招式也可以用在簡報以及課程的說明推廣。


Onboarding 的設計


當用戶開始使用產品時,可以設計成:
  1. 消除疑慮,降低挫折
  2. 馬上為用戶帶來好處
  3. 根據行為給予小惠

在開始使用產品、服務,或是開始上課的前 30 分鐘,就是  on-boarding,使用者的滿意度的第一個決勝地段。


快速 PMF 的主題


快速 Product Market Fit, PMF 的條件有二:
  1. 自己孰悉的主題
  2. 目標市場需求量很大的主體

關於 1,是本身的專業能力,關於 2,有時代的機遇。譬如美中貿易戰,會持續好陣子,目標市場需要甚麼呢?兒童的 STEAM 教育盛行,都能看到許多創造時代的機會。


後記


以上歸納的是「套路」,美妙之處在於用最簡潔的方式描述「成功方程式」。沒經歷過的只能想像,有經歷過的就能領悟。

同在行業中,高下的區別,在於能否時時建立維護套路,確保最佳的成功方程式。


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媽媽該為小學一年級孩子做的 61 件事

這本書是一個清單的展開,共有 61 件事情,較有感觸的有幾樣:



關於才藝


書中提到天才鋼琴家,母親從小就送到各種才藝班,探勳天賦和興趣。我滿同意的,

以前的作法是:

  • 再三確認孩子想學,怕白花時間和金錢,確認的過程有些嚴肅。要孩子做出承諾。
  • 認為孩子不會持續,或是自己的時間不夠很難支持數年,直接打退堂鼓。

改進的做法是:

  • 當作投資,向孩子稍微確認就是試試看,不要在決定的過程造成親子緊張,花點錢做為試探,相當值得。
  • 上了第一期就不上也行,只是要留意,是不喜歡才藝本身,還是不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

才藝班真的是試探孩子潛能的好機會,兩個孩子分別上了羽球、跆拳道、桌球、繪畫、作文、樂高機械、科學實驗。

我知道老大喜歡繪畫和作文,不喜歡桌球課,是因為教練的教法,而不是不喜歡桌球本身。喜歡跆拳道,是喜歡教練的教法,喜不喜歡跆拳道,還有待觀察。

老二喜歡羽球、桌球、樂高機械 、科學實驗。科學實驗之中,對於沒有作品的實驗,例如酸鹼中和、植物染色等,願意作但興趣普普,對於有作品出來的實驗,相當有興趣,對於有電的,例如電磁鐵、馬達,狂熱到廢寢忘食。

老二的桌球教練不錯,但團體班練習有限,所以下學期決定讓兩個孩子包一位教練,費用稍增但預期效益很大。



夏令營與才藝班


探索小孩的興趣,就利用夏/冬令營和才藝班。

夏/冬令營是課程濃縮版,好菜通通端出來,容易看到成果,感到好玩有興趣。進入才藝班常規上課,開始學習,從簡單的小事開始磨練技能,樂此不疲的話大概可以確定是真的有興趣,可以再走一段試試。

夏令營看熱鬧,常規上課是看門道,報名才藝班,至少投資一期看興趣,只要找到真的興趣,讓這件事能陪孩子走一段就值得。


父母對才藝的參與


老二對電學狂熱,日常的實驗課無法滿足他,正好有我協助,我是電子電機本科系,買套件零件做實驗都很孰悉,可以帶著他做,於是開始了教小二生 Arduino 的歷程,目前還在持續。

有了興趣,父母親能帶著做是最好的,能增加親子相處的時間和品質,對孩子的個性化指導,是團體班做不到的。


尊重差異,全力支持


同個家庭的孩子之間絕對有差異,和自己也有差異,自己想想看,和上一代的差異有多大就知道了,最近讀到林夏如的三代故事,在社會扮演的角色都很不同,兄弟姐妹職業性向也很不同。大概是父母依照孩子的個性「全力支持」的中心思想促成的。很精彩高密度的家庭。


關於手足


只要期待每個孩子有符合自己年齡的心靈和舉止即可,如果第一胎是姊姊,不要期待要照顧弟弟妹妹,家中有長輩的話特別要抵禦這種傳統老一輩的錯誤期待。總認為姊姊幫忙照顧弟弟妹妹才是最棒的。殊不知姊姊也是小孩,同樣需要得到相對應的期待和關心。

避免連坐法,一個人受到處罰,不要牽連到另一個,否則無辜的一個必然會怨懟對方,救了就彼此埋怨,孩子間相互彼此責怪。父母採用連坐,不會團結手足,而會破壞手足情感。


家裡的氣氛


書中提到要保持平靜,不要造成小孩無謂的壓力,作法有二:
  1. 避免電視開整天,電視機的紛紛擾擾,對小孩會造成壓力。
  2. 避免使用「一定」、「絕對」、「不可以」等命令式的字眼,也會造成壓力。
最好的方式,是家中無電視,將客廳作為書房。


小結


這本書提醒了 61 件事,也留意到序言提的次序,綜合自己的心得:
  • 小一培養鑽研習慣,適應學校。
  • 小二發覺潛力,發掘藝術和體育方便的潛能。培養閱讀的習慣。
  • 小三注重學業,學校的功課愈來愈難,要開始看功課、訂正、學習的習慣是否確實。
  • 小四制定成長的方向,開始重點培養。


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

日本第一小兒科中西醫師教你:免疫力一流的自然育兒療法

這本書的精神在於「盡可能不要帶給身體負擔」,解答我的幾個問題:

  • 感冒初期應該如何處理?
  • 發燒要退燒嗎?
  • 對身體不錯的食物有哪些?

感冒初期可以用薑汁以及黑糖,正好家裡有現成的台南特產,有次孩子正逢感冒初期,熱熱地喝感覺挺舒服,症狀停止,兩天就不再有感冒症狀。

秋意漸濃,進入冬天,平常喝 (嘴饞時就喝) 也不錯。



咳嗽症狀可以用蘿蔔泥,google 查詢應該指的是白蘿蔔而不是紅蘿蔔。

這樣說來關東煮常見的大塊白蘿蔔是不錯的東西,浸泡過甜不辣之後去掉白蘿蔔苦澀味,小孩子都挺喜歡。下次感冒,就來餐關東煮吧。

發燒如果發寒就不要退燒,四肢冰冷發寒,就要注意保暖,而不是服用退燒藥,這是以往不知道的。

整本書看起來,山藥、生薑、白蘿蔔,都是不錯的食物。


父母身心壓力的影響


孩子的笑容愈來愈少?可能來自於父母的壓力,孩子會感受得到。家裡的張力到極致時,孩子一不小心動輒得咎,家裡就...Orz。

這本書鼓勵情緒的穩定,不要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太大會讓孩子失去穩定感,無所適從。


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拜讀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是為了解決兩個最想問的問題:
  • 台灣與明清的關係
  • 台灣與世界的關係



解惑


明代時台灣處在西班牙和日本的強權中,明帝國對台灣基本上不聞不問,日本軍隊上來基隆也無動於衷。



清代統治者是馬上民族,對台灣興趣不高,施琅取台灣是由於鄭氏政權打著反清復明的旗幟。

琉球王國才是在日、中兩國的夾縫中,生存三百年貿易照常。

直到日本要求完全效忠天皇,琉球就沒有模糊空間了。今日台灣也是。





和平協議


帝國面對海上霸王,無可奈何時採用利誘招安,歷史案例有二:

大明時的王直,率領倭寇集團縱橫東海,朝廷招安許諾不殺但上岸即被俞大猷戚繼光等人抓住,斬首肢解。

大清時的鄭芝龍,降清之後被軟禁北京五年後被處死,妻子田川氏的遭遇,讓剛烈的國姓爺一心抗清。

縱橫海上可左右逢源,追求和平投靠帝國的下場,是連基本的生命都失去了,相當慘烈。





鄭氏王朝的貢獻


對鄭氏的印象不佳,來自於屠殺本土大肚王朝,歷史功過難說。本書介紹再東亞各國,如菲律賓、印尼、越南,都被歐洲殖民帝國統治,帝國撤退並沒有留下文化與繁榮,形成今天的處境。

而台灣,當初在西班牙、荷蘭、日本、明鄭和清國的競逐下,形成漢人社會,有農耕、文化根柢,境遇和東亞的兄弟不同,作者歸功於鄭氏王朝在台灣的耕耘,建立漢人社會結構。

西方帝國以台灣,尤其是基隆作為貿易基地,除了基督教,並沒有長期耕耘的建設以及文化和政治制度,漢人和荷蘭人分開居住,頂多當買辦,沒有議政的空間。

明清時的海上霸王,如王直,鄭芝龍,以台灣座位暫時休養的基地。也沒有長期耕耘的打算。

直到明鄭來台,以及清國的建設。更現代一些就是本書沒涵蓋到的,日治時代的功績。

所以外來者對土地的影響,在於有沒有耕耘,帶來先進的文化政治體制,對多元民族的包容。


西印度公司


荷蘭在東亞成立東印度公司,同時期紐約,與台灣同時期被荷蘭人的西印度公司統治。同樣對原住民印地安人殘暴,但是荷蘭的統治者多元並存,當地居民也可參政,長期耕耘,留下建設和典章制度素養。


台灣的宿命


2002 年的書籍,精準預言大局。台灣如何擺脫宿命?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學習,玩真的

PaGamO 素養品學堂 VIP 票選好書之賜,有幸拜讀「學習,玩真的」這本九月首選好書。



這本書的精神,在於「玩真的」,透過討論實作與發表「玩真的」,好處有三:

  1. 成效佳,真的學習到。不是考完就忘。
  2. 親歷的過程成為高手,遷移到下一個新領域再成為高手,複合高手就是高手中的高手。
  3. 練習拿出成果的歷程。出社會都知道現實樣貌,分數和文宣廣告都不是成果。做出好貨被買單,才是成果。雛型就是討論實作與發表。


解決的困惑


解決我的困惑,有五:

  1. 學習歷程就是個人品牌的經營
  2. 多元發展中,朝哪一元發展,都要玩出成績
  3. 假性志願,就看解決問題,韌性,願意撩下去。
  4. 不沉陷於 18 歲以及 15 歲的人生
  5.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不用擔心鑽研而導致學習狹隘

關於 1,懂了怎麼向小學生解釋學習歷程。就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他們只要玩過樂高積木,騎過捷安特自行車。也經驗過次級的產品,就能分辨真的品牌和冒牌貨。再久一些,一看到東西就曉得差別。有品味的老師一看你的學習歷程,也會知道是真的品牌還是冒牌貨。

可以問孩子要怎麼經營自己的品牌。

關於 2,多元,要玩出成果,書中很多案例,每個都有討論實作和發表,這些是成果。科目的成績不代表成果。

關於 3,好的成績不代表真的志願。願意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痛苦不堪也願意邁向頂尖,就是真的志願。而不是一路順手牌順風順水,考試分數高,可能是假性志願。

在我的年代,有保送上物理系的同學,上大學就不對物理有興趣。似乎浪費了保送名額。

關於 4,作者不陷溺於 18 歲,不會說聯考的當年勇,作者的人生不是,書中舉出的案例也都不是。包括作者以及案例共同的特點是起伏,你看不到他們最強的時候,因為他們一直在進步,一直在解決問題,變得更強,最輝煌總在後面。

記得有人問畢卡索這位多產的畫家,哪幅畫最好?他回答:下一幅。

關於 5,和好朋友曾聊到,因為孩子對於工業設計有興趣,提早進入技術學校訓練,孩子開心而且感恩父母,但朋友擔心孩子太早定型,人生太狹隘。比起一般升學高中的樣樣來,這樣的擔心不是沒道理。

引申到常見的迷思,均衡發展 v.s. 專才發展。

讀完這本書,體認到不如將教育目標定位成,如何培養能面對問題,有解決問題的韌性,願意和問題纏鬥到底的人才。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才是人生的現實樣貌。自己原先不熟悉管理,為了工作需要進修管理學。接觸服務設計,發現很重要,就去拜師,寫一篇自己不時還拿出來參考的論文,玩真的。

每次調整職位,調部門,遇到新的問題,都要重頭學習解決問題,這才是人生真實樣貌。而大喜之事是找到必須做,只有我能做的事情。



好朋友的孩子走向高手之路,頂級的工業設計,要符合物理、心理、社會學、美感。相信孩子會自己去找相關的管道進修,學習更有力道,如同作者「用命學習」,這樣的學習就是玩真的。

消解了將心思放在喜歡的地方會「太狹隘」的疑慮。


相關演講


蔡淇華老師的演講很值得聽: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

這本書的內容豐富深入,很有份量。設定的讀者應該是教育現場的老師,所幸本書以心法為重,身為家長即便不懂許多教學專業還是能受到很多啟發。



研讀之後,解決我的問題以及破除的迷思有五:
  1. 教學要有明確單純的目的,不可過多而失焦。
  2. 數學應該從應用題出發,從應用題結束。
  3. 解除我要孩子多做題目反覆練習的妄想。
  4. 錯誤的答案是最可貴的,看到孩子「不會」應該感到興奮。
  5. 意識到自己思考自動化,注意「想當然耳」對教育孩子的影響。

關於 1,實踐在帶領小二孩子的 Arduino 實驗,有達到讓小孩熱愛實作,學到電子實驗基本紀律的目的。

關於 2,數學從具體生活出發,提取抽象規則,應用規則在更多的具體場景上。以最小公倍數為例,最近我從越南出差帶了幾包果乾應應景,就可以聊一下:姊姊每五天吃一包芒果乾,弟弟每三天吃一包檸檬乾,請問姊弟兩人多久一次會一起享用果乾?

從孩子實際生活應用中,提取出抽象的規則,再應用在更多學校的應用題。

關於 3,孩子上學期有次小考,成績落下來,我焦慮之下竟然買了好幾本測驗卷給孩子,孩子有個性,沒興趣的寧願不做,導致反效果,後來捨棄測驗卷改做 PaGamO,期末進到 top 10%。

所以多做題目要在不傷害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之下才能進行,而且要作有意義的練習,例如均一會重複出現易錯的題型,或是家長偵測到孩子易踩到坑的題型,手動出幾題讓孩子練習。

關於 4,傳統父母不喜看到小孩答錯。影響到孩子也不喜答錯,乾脆不做不錯,造成害怕嘗試的心態。父母要看到答錯要真正地欣喜,練習卷和小考的錯誤都是好事,都是增加真正的大考正確率的機會。答錯,正好設計教學歷程,讓孩子練習。

關於 5,親子教學的挫折來自父母思考自動化,和孩子還在建構觀念階段的落差。先不論父母的觀念是否良好,或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都應先從親師溝通,搞清楚學校的教學目標開始,閱讀專業的書籍,再決定怎麼輔導孩子課業。

單靠講述法再多做題目,學生了解的只是表面特徵,無法掌握原則。還會增加厭惡感。


關於教改以及新課綱的質疑


在 Line 群組,以及媒體不時有讀者投書,常見的問題有二:

  1. 罵教改
  2. 罵新課綱

關於 1,下次就知道怎麼回應了。




關於 2,以虛數的質疑為例,要適當回應,可應用在這本書上所提到的,素養教學是以知識導向,轉為過程與探索導向,教學設計較簡便的的入手方式,就是去找到最早發現這個知識、理論、概念的人,是如何發現的?他有甚麼樣的歷程?讓學生去經歷,所以老師可以找到當初虛數的發現,設計學習歷程,讓學生經歷。

以對話為始,以需要習得的素養為終,教育的目的是過程,這是講述法無法提供的經驗。

對素養教育有質疑的人士,可以來讀這本書。


學習的網路


傳統上是教師與學生,一對多的輻射。而素養學習,則每個人都是學習的主體,行動者的網路,互動刺激完成學習,教師是促進者 (facilitator),共同創造出課堂的價值。

父母也是 facilitator,需要特別的訓練,如果有工作坊或是社群,我會樂意付費參加。


學科的系統觀


有個別的領域才有跨領域,人類的先知建立學科,如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出現的早,管理學則是 20 世紀才出現,人類分化學科以方便深入處理問題。但是後世的人類也被個別的學科馴化。習得學科處力問題的方法 (How),精熟學科處理的知識 (What),可以應付考試。但忽略學科存在的意義和追求 (Why)。

跨領域,是回到老祖宗面對世界時的好奇心,掌握大概念 (Big Idea),例如:「改變與穩定」、「變遷與因果」、「選擇與責任」,用現代的各種學科的訓練處理問題。這本書就帶讀者體會學科的系統觀,教導設計學習的劇本,讓學生體驗和探究,更好的面對未來。


適合的讀者


除了原先設定的老師,如果您處在三種情境之一,這本書都值得讀:

  • 想了解素養教育的家長,讀了一定會有啟發,也有助於親師溝通,對自己的子弟形成一致性的幫助,享受素養教育的好處。
  • 對素養教育有疑問的人士。
  • 認同素養教育,但常看到群組或是報章有質疑訊息,又無法給予適當回應。

「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開了眼界,很期待藍老師更多的著作。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開始教小二生使用 Arduino

開始和小二的兒子玩 Arduino Uno 板,選擇 Arduino 的原因有五:
  1. 小孩對電路板有莫大的好奇,常常拿在手上把玩,所以我選擇電路板的形式,讓他看看可以變化出哪些實驗。
  2. 基本技巧和長大之後做電子實驗挺像,我做過實驗,在研究生時也帶過大學部的電工實驗,就是差不多的模樣,只是用更好的單晶片或是 FPGA,同樣要燒錄程式,同樣要插麵包板。
  3. Arduino 的擴充性無窮無盡。
  4. 教學資源範例很豐富。
  5. 可以用 Scratch 建立程式。


第一周的教學目標


第一周設定兩個目標,很單純

教學目的:
  1. 練習插線、插電子零件的手感,插得準和整齊。
  2. 熟悉麵包板,行與列的連線關係。

大人改程式,小孩將能做到:
  1. 認識麵包板的行列關係
  2. 找到 Arduino 電路板的洞口
  3. 找到正確的 Arduino 電路板和麵包板位置,插上零件,體驗接腳有陷入夾住的感覺

光這樣動手,就開始小孩的參與,開始 Arduino 的第一步。小孩都是喜歡動手的。

進行三個實驗:
  1.   燈泡一閃一閃
  2.   加上光敏電阻,做小夜燈。手遮住,或是關掉室內燈光,小 LED 會自動亮起。小孩就很嗨了
  3.   再進行實驗一,但改成雷射二極體。關掉燈來玩,很嗨。順便教育安全知識,注意不要射到眼睛。

每個實驗讓小孩進行解說,錄影。紀錄。表達輸出,代表有內化。

以上都非常基本 (畢竟小孩不是電子活佛轉世,不會出生就認識電路 XD)。過兩周希望能按照電路圖完全自己接線,程式語言先從改既有程式的參數開始。



出國回來,補給小二兒子的一天一實驗,確定熟悉麵包板之後,今天放給他接線。慢慢來。再教一些實驗小紀律,零件用完要歸位、插線要對齊、先告訴我插哪個孔確認無誤再插線。




增加零件和線路數量


再來安排實驗的零件比較多,目的很單純,將小孩子習慣樂高的手感延伸成可以插電子零件的手感。以後要 DIY 方便。

樂高不會壞,零件角度歪了會壞。樂高孔大,電路板孔小密集。線路眾多要對齊方便除錯,有些零件還有正負極要辨別,以免燒毀。



今天折損兩根線,認識電路板的過程之一。

平日 1 小時內完成,保持熱度。假日可以安排 2~3 小時的實驗,磨練心理素質。小男生很開心,Arduino 套件榮獲生日禮物第一名。 XD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Netflix 馬可波羅影集

Netflix 的馬可波羅是從外國人的角度拍攝,記述馬可波羅在忽必烈王朝的故事。我特別喜歡的是去掉過去被教育的政治史觀,重新來感受中學歷史課本提過人事物。



選角很有心,忽必烈是英國演員 Benedict Wong 擔綱,察必皇后是功底深厚的美國演員陳沖 (Joan Chen)飾演,真金太子是澳洲演員 Remy Hii 演出。看英文對話以及英文字幕,並沒有違和感。因為忽必烈時代的蒙古人、宋朝人、義大利人、阿拉伯人、埃及人,沒有一種人是講北京話。老外拍的片當然講英文。

飾演馬可波羅的 Lorenzo Richelmy 是正宗義大利人。

劇中幾乎各種膚色的演員英語都很流利,倒是 Lorenzo 是拍攝本劇前才苦練英文,闊闊青公主是在美國發展的中國演員朱珠,演技稍微生硬,家庭背景很有來頭。

名臣 (奸臣?) 賈似道是新加坡演員黃經漢,姐姐賈貴妃是加拿大演員 Olivia Cheng,窩闊台汗國的創立者海都和女兒忽圖倫公主都是旅美的韓國人飾演,有北方民族的氣勢。忽圖倫公主正是普契尼的歌劇杜蘭朵公主的原型。

看一部馬可波羅,幾個的歷史人物就串起來了。



Chinese,To Be or Not To Be


可觀之處是忽必烈在朝堂上的對話、決策、治軍以及嚴格訓練兒子的過程。朝廷上各國人種都有,相當國際化,忽必烈要求馬可波羅以外來者的眼光,對於在帝國的所見所聞發表看法,善用外國人眼光、聽取外國人意見,也聘請漢學家教兒子。

朝中有蒙古自身的藏傳佛教、基督徒、回教徒。納多元人才為己用,多元文化並陳,不獨尊儒術,但以身為蒙古人為榮。

忽必烈派兒子代表自己參加海都的宴會,有戰功的海都刻意酸姪子真金太子首戰失利,太子在宴會上被羞辱,相當怨恨,回家對忽必烈大吼。

真金太子咆哮:"They mock me because I think Chinese.. because I act Chinese... because you made me Chinese!"

大汗被兒子激怒回道:"You were taught by Chinese scholars. That does not make you less Mongol. You act it!"

忽必烈消滅宋朝,征服了宋朝的土地,以身為蒙古人為榮。不知對於他被中國歷史當成 Chinese,被當成所謂源遠流長的歷史中的一個短命朝代有何感想。

中國的史學家有兩個選項:

  1. 當蒙古是外族,實質上宋朝亡,中國就已經滅亡,沒有綿延五千年這回事。
  2. 當蒙古人是中國人﹐才能號稱綿延五千年,只好委屈了忽必烈和蒙古帝國。

我們讀的歷史當然是選項 2 的產品,卻又稱人家是外族,順便批評一下短命元朝。

然而,征服宋朝只是蒙古帝國征討歐亞戰役中的一部分。


蒙古帝王的性格


生長在馬背上的蒙古族人人能騎射,包括皇后和公主,騎乘快馬起弓箭射敵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以戰功來說話,有戰功的講話才有底氣,如海都經常奚落真金太子的無能。

忽必烈就要故做強悍,鞏固兒子接班大汗的態勢。無奈這位孺慕漢學的太子,懼怕老爸,壯年抑鬱而終。

忽必烈和察必皇后有慈祥和享樂的一面,但戰爭時經常掛在嘴上 "This is a war." 做該做的決斷,殺該殺的人。帝王風範。


戰鬥場面


冷兵器時代,刀、槍以及大量的弓箭。襄樊之戰時,蒙古軍久攻不下宋朝的城牆,直到後來使用戰爭機器 - 巨型投石機加上燃油點火,才擊破城牆。

最近歷史劇看得多,包括古羅馬、希臘、以及這部片蒙古軍的戰鬥,直來直往,大多有歷史考據,武打畫面相當合情合理。但這部片還加入中國武打元素,百眼和尚輕功旋轉飛升,一舉可擊殺 25 個士兵,和賈似道對打的中國功夫拳腳複雜,如同我們常看到的武俠片。這些花拳繡腿大概是給老外看的,太虛假,美中不足。


第二季


第一季的重點在討伐宋朝,第二季宋朝以及中國已經不在劇情的主軸,僅有宋朝遺民的反抗,包含武當女弟子 (楊紫瓊飾演)中國功夫的戰鬥場面,算是秀給老外看的。

第二季的主軸在黃金家族的內部爭執,海都和大汗忽必烈的戰爭,爭取大汗的地位,海都是窩闊台汗國的實際創立者,中學歷史課本提到蒙古四大汗國,將蒙古帝國看成一體,建立了四大汗國,元代領土遍及歐亞。

看了劇,查看 Wiki 和中華史觀的歷史課本講的邏輯差異很大。

基於成吉思汗的共同子孫,尊崇共同祖父,各汗國之間有協商機制,談不攏則有小規模內戰。在推舉大汗以及發動重要戰爭時,都要通過忽里勒臺大會,相當於軍政議會的投票表決,主角發表政見,面對質詢回答問題。 距今 900 多年前,沒有宋朝的舞文弄墨、精美飲食文化和扭曲變態的裹小腳,蒙古帝國做實事的制度相當先進。


Hard Decision  


最後的結局,有一幕是察必皇后將闊闊青公主按到水裡結束生命。處處可見王室做的是 Simple decision 可能是 hard decision,Do the hard things。牽涉到殺戮、戰爭,理性地去殺害親近的人,確保王室的平安傳承。

政治問題,要政治解決,手段包含文攻武鬥,結盟敵陣營,殺害無辜,發動戰爭,或是理性地去殺害親近的人,確保王室的平安傳承。政治問題,已經不在討論人性的層次。


影評


這部大片讓 Netflix 損失兩億美元。美國市場買單不夠,看不慣講英文的宋元歷史劇而偏要聽北京話的觀眾也不習慣,只有歐洲觀眾有興趣。

IMDb 評價達到 8.0 其實還不錯。沒有看馬可波羅遊記,就看這部活靈活現的影集。光是去掉中華史觀的角度來了解蒙古、宋朝、忽必烈以及馬可波羅,就很值得看。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教出閱讀力

孩子已經習慣翻書的動作,在家書很多閱讀量大,在外頭吃飯有書櫃也會自己翻書。然而問題有二:

  • 經過品學堂的閱讀測驗,測試發現閱讀深度有限。
  • 孩子愛看科學實驗王,口頭問基本的實驗原理,答不上來。

希望透過這本書,教出孩子的閱讀力。



思考的層次



  1. 生活層次:有經驗支持,有具體事件的記憶。
  2. 抽象層次:高層次思考,沒有具體事件的記憶來支持。


抽象層次乘載大量的知識,如光合作用,科學實驗王裡的酸鹼中和,孩子未必有生活經驗。而讀外國史地,或是歷史人物傳記,幾乎就沒有生活體驗,要從文本的語意去閱讀理解。而要文本乘載大量的知識,要閱讀文本來學習,都需要第二類的抽象層次思考。


親子間的對話錄


幫助孩子吸收文本,可以出學習單,讓孩子以書面方式輸出。例如:畫圖、寫問答題、或是劃出心智圖。

我認為有章法的親子對話錄,可以幫助孩子說話表達,免去手寫的疲勞 (學校功課要寫得夠多啦)、即時和孩子共同思考互動,讓親子成為一隊,而不是一方出學習單,一方寫答卷。

學習單以及親子對話錄各有好處。


有章法的對話


用聊天的方式對答,不要當成口試,不要造成壓力引發排斥,純粹是知識分享的隊友:

  1. 故事中有哪些主角?
  2. 這故事很有意思,在說甚麼,可以分享一下嗎? 孩子答完,父母也可以自問自答,作為分享和示範動作,孩子會從模仿中學習更完整的表達。
  3. 回憶故事中的情節和細節,例如科學實驗王中的實驗步驟
  4. 挑出表格和圖片,解讀看看
  5. 文本沒說出的推論,依你看,下一集陳士元 (科學實驗王的主角之一為例) 會怎麼做?
  6. 分辨事實和意見

有聲書聽故事沒法學到語言表達,要靠溝通互動才能學到語言,單方面的語音聽書無法學到溝通,無法學好語言。

透過親子對話,豐富的情節和語彙,可以深入閱讀理解,鼓勵高層次思考,還能練習溝通。


進一步刺激


在陳述完之後,還可以進一步問,怎麼會這樣?是這樣嗎?有沒有其他原因?可以提升思考的層次。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你可以和孩子聊些什麼

感謝PaGamO 閱讀素養贈書,正好也是孩子班上導師推薦的好書。

自己接送孩子的機會很多,經常問今天上了哪些課,過得怎麼樣,和哪些同學說話,感覺怎麼樣?日復一日,一下子就乾掉了,自己開始聽  podcast,孩子開始看車窗外發呆。

總感覺許多話題,我們可以聊得更深入,卻不知如何做起。




不聊,又會怎樣


如果只剩下吩咐「快寫功課」、「快去念書」、「手機收起來 」、「就填這個志願」的指令,慢慢就會疏遠,無法進入孩子的內心,負能量累積愈多,幼小時甜蜜呵護的孩子,長大慢慢就將父母移出心房,成年之後和父母形同陌路的比比皆是。


聊天的範圍


作者番紅花這本書示範怎麼聊天,她的女兒大二了,所以記述的範圍對大部分的父母都很受用,從羽絨衣、羊毛衣、食安新聞、鋼管女郎、公車廣告看板、檳榔西施、芬普尼、動物園,都能延伸往下聊。不足的就找官網,找韋伯字典查定義,在紛亂的網路中找到最有權威性的知識作補充。

留意的點有二:

  • 不要貼標籤,例如不要將蜂貼上螫人、攻擊的標籤,以免阻斷孩子的探究學習。
  • 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判。例如,批判鋼管女郎的色情,那蔡依林的出色辣度爆表的表演怎麼不批評?還不如說這些表演者都是經過苦練,才能上台表演。



把童年擺在手邊


詩人羅賽克說:『詩人必須把他的童年擺在手邊。』當父母也是,常忘了自己的童年,青春期有多迷惘、荒唐、糊塗。對話從同理心開始。

我自己的作法,是寫青春回憶錄,寫了好十幾頁,一年一年寫,想到哪一年就寫哪一年,就寫印象深刻的那幾年也好,常常寫了自己就嚇一跳,自己和狐群狗黨的廝混、對師長的 OOXX,對父母的複雜情緒,寫出來很療癒,還挺有意思。

孩子的這些習性,自己當年可更誇張。翻出來看,將把自己的童年放在手邊。


108 課綱


強調 Knowledge * Experience * Power judgement,上菜市場、上超市都是體驗,著有科普繪本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張東君的父親張崑雄,就常常帶女兒到海洋現場體驗。有深度的聊天有助於 knowledge 和 power judgement,現場體驗有助於 experience。

覺得孩子的作文貧乏,就讓孩子的生活充滿豐富的故事,加上閱讀,尤其是 PaGamO 閱讀素養的訓練,依照輸入 -> 思考 -> 輸出的邏輯順序,成果就會出來。


小結


多聊天多思辨,練肖話也有練肖話的好處,增溫親子感情,讓保鮮期長長久久。希望孩子長大想起自己的父母時嘴角是上揚的。


相關連結


教出閱讀力

閱讀素養


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末代沙皇 (The Last Czar)

對俄羅斯的歷史比較陌生,利用 Netflix 看末代沙皇 (The Last Czar) 瞭解近代的俄國,相當推薦這部影集,原因:

  • 有劇情演出,有歷史影片圖像,有教授穿插解說
  • 考據實在,連人物都有幾分神似
  • 只有六集,故事講完,不拖泥帶水


羅曼洛夫 (Romanov) 王朝 ( 1613 ~1917),迄今不算遠,對應中國的明萬曆到民初,從彼得大帝開始強盛,成為俄羅斯歷代最強王朝,俄羅斯從小國成為大國。


近親聯姻的皇室


俄羅斯皇室和歐洲皇室俱樂部是一家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是德國公主,沙皇要叫英國的喬治五世為表哥,目前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浦是末代皇后的侄孫。



歐洲皇室為了皇家血統近親聯姻,不幸的是皇室特有的血友病也遺傳下來,


妖僧控制國家


沙皇好不容易生下的唯一兒子阿列克謝 (Alexei) 王儲,就中了此不治之症。皇室開始迷信妖僧術士 Resputin 的治療,Resputin 識別到權力的大門為他而開,利用怪力亂神,利用皇室相信他能治療王儲血友病的依賴,聲名鵲起,權力愈來愈大,取代主教,控制皇后,控制國家。

傳說這位妖僧是俄羅斯皇后的戀人,這首拉丁歌曲簡短介紹 Resputin。


東西開戰聚攏人心失敗


民情開始不滿,沙皇想利用戰爭聚集民心,往西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德軍作戰失利。

往東亞作戰,在對馬海峽之戰,對上日本的東鄉平八郎率領的艦隊,俄羅斯大敗,當年的戰鬥民族真是不強悍。


血腥革命之紅色恐怖


戰鬥失敗讓人民不滿,沙皇背離民情,開始鎮壓,愈演愈烈,引發血腥的革命。

布爾什維克興起,沙皇被逼退位,列寧為首的蘇維埃為了政權合法性,阻絕保皇黨救出沙皇的意圖,以及歐洲皇室為了將俄羅斯拖回一戰的戰場也想扶回沙皇的打算,下令處決沙皇一家七口,包含四個青春芳華女兒和一個血友病的小兒子。

下圖是被屠殺前的最後一餐,布爾什維克黨人告訴他們,要派卡車接出大家,事實上是送到地下室等候槍決。



地下室的現場慘烈,沙皇一家身穿內衣夾層有逃命用的珠寶,擋住子彈很難死,一輪掃射再掃射,一家人才全部斃命。


皇族遺族謠言


曾經傳說,小公主安娜斯塔西亞逃出流落在民間,成為迪士尼拍的「真假公主」的藍本,隨著 DNA 技術進步,證明沙皇一家已經死絕,自稱沙皇公主的謠言全數被揭穿。

直到葉爾欽時代,才厚葬沙皇一家。為其平反。

很慘烈的末代皇室。


小結


  1. 新政權為了統治的合法性,會對舊政權可以抄家滅族。
  2. 要興起戰爭聚集民心,先甸甸斤兩,敗戰則國家動搖,王位不保乃至殺身之禍。
  3. 尼古拉二世完全不是當帝王的材料,多次誤判對外開戰又對內鎮壓,又換掉將軍自己御駕親征而戰敗,聽信妖僧,與世脫離,局勢無法收拾。


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多動力就是你的富能力

多能力就是你的富能力是奇書。崛江貴文本人肯定是奇才,但爭議性很高,讀者要自行判斷內容自行取捨。




小結為「三不政策」


這本書的行動指引,我個人小結為:不要臉、不完美、不猶豫。不要臉能得自由,不完美能得完結,不猶豫能快速行動,邊做邊修正。

如果和作者本人有些作為對照,可再延伸為,不均衡、不 (受) 道德 (束縛)、不按常規。

崛江本人經常逸出道德的束縛,常規和框架。韃伐這種說法之前,看 Steve Jobs 不也是從全錄「偷」走滑鼠的主意,創造 MAC 舉世最佳的使用者介面。


不均衡


崛江貴文主張「不均衡」發展,偏食沉迷於事物的孩子才能練就神乎其技的功夫,才是成功之本。教育系統所教的完全背道而馳,聯考篩選出來的是均衡發展的好學生,但是平庸。


越境者


作為越境者,從市場需求,看到該具備甚麼。就做到 A、B、C...。先練 A,向野馬一樣瘋狂衝刺一條路線,練到八成,再換一條路線,再衝刺。

成為百中選一的專業人士,兩項技能百中選中就成為萬中選一,三項技能就成為百萬中選一的奇才。

百萬中選一,就能成為製造濃縮液的領頭奇才,而不是稀釋濃縮液的奴才。檢驗標準,能否在會議討論中,發言獲得回響,讓許多人圍繞行動。甚至發言能讓許多不認識的人認同,採取行動。

崛江貴文有身分頭銜有 12 個,超級越境者。


開源與創新


一生懸命,十年磨一劍,只適用在情報封閉的師徒制裏頭,蘊含獨特的美學。,然而在網路時代就是開放創新和開源,遇到新知識當然先拿開源的資料來用。

接二連三投入自己喜歡的事,相互加乘,專心創造出巨大獨特的價值。

行動才是成功之本,邊行動邊修正邊創新。

小心,不惑之年之後無意中追尋的微妙安定感,代表暮氣沉沉。


拿到時間的主控權


掌握時間掌握生命,事情的優先順序,如急診的檢傷,重傷的先診治,快死掉的最優先,對輕傷的感到虧欠,很正常。拿掉情緒才能摘下有色眼鏡,真正來處理好事情。

每天寫日記,勿等到一周之後才寫,負擔太重,回憶模糊。

排超滿的行程,豐富時間的運用

將心思花在如何準時完成工作,而不當超時工作為正常。有節奏地一件件完成工作,對於打亂節奏的人事物,敬而遠之。

拿到自己對時間的主導權,放心在無聊的會議中滑手機處理業務,用心動的事物填滿 24 小時,其他不心動的事物交給適合的人處理,或是用錢來換取時間。

素養,是看透事物的本質,重複上演的戲碼的能力。以訴訟為例,檢察官起訴對象,視為假想敵,和媒體聯手合作對付,取得影響力,獲得政治權力。如妞約市長,朱利安尼。

培養素養的好教材,崛江推薦「人類大歷史」。讀一本素養好書,勝過十本膚淺的商業書。


相關連結


從網路躍上太空,崛江貴文開發小型火箭成功

堀江貴文-日本點閱率破百萬送給畢業生的一段話

對照組,伊隆‧瑪斯克對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的終極建議 - 如何擁有成功人生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BBC 史詩劇:特洛伊,城市的淪陷

在 Netflix 觀賞完 BBC 史詩劇《特洛伊:城市的淪陷》 (Troy- Fall of A City)。

特洛伊之戰在西元前約 1250 年,對應中國的商朝。兩方同處於青銅器時代,不知何以有此巧合?

冷兵器的作戰方式,包括盔甲、盾牌、刀劍、弓箭,和一千多年後的羅馬共和國時代幾乎相同,從古希臘到羅馬,冷兵器時代的特色,一千多年來人類的兵器幾乎沒變,靠的還是戰士的原始力量,例如阿奇里斯,力大無窮加上傳說中的刀槍不入就佔盡優勢。

一千多年後的羅馬共和國時代,重大進化是可以拋射火球攻城。而特洛伊之戰,因為特洛伊王國堅守不出,希臘大軍只能在外圍城,十年久攻不下,直到木馬屠城。

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倫,由德國美女  Bella Dayne 擔綱演出。



海倫只是表面的導火線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Paris) 前往希臘盟邦交誼,希臘國王本來就要將女兒許配給 Paris 和特洛伊聯姻,英挺的帕里斯和愛情至上的海倫看對眼,兩個私奔回特洛伊引起的大戰,

觀看談判的過程,希臘除了想要回海倫,還要瓜方特洛伊控制的海上通道,每年可觀的抽稅收入,可見還是經濟的理由,十年大戰結束,海倫有沒有要回來,已經不重要。

遙遠的古代,希臘天神與人類同在,維納斯支持特洛伊,雅典娜和希拉支持希臘,諸神立場不同,也都參與戰爭。

最後,敗者為奴,男人被殺,女人必須為她的男人和父親打的仗付出代價。


大量使用間諜的希臘軍


十年之中,希臘軍大量用間,包括派人潛伏特洛伊城內,阿奇里斯本人也潛入城內向海倫探消息,截獲鄰國補給特洛伊時的消息,先下手為強。

木馬屠城的成功也是靠間諜說服特洛伊人,說木馬是祭拜雅典娜的祭品,趕快拖回去慶祝。


小結


木馬屠城,從內部瓦解還是最簡便的手法。現在也是,帝國製造 2025 的願景要達成,得取得台灣的製造優勢。

戰爭的契機,並不是戰爭的理由。海倫只是戰爭的契機,為了經濟理由,希臘和特洛伊之後還是會紛爭。如同民主台灣,對隔壁帝國統治的影響加上特殊地理和經濟的戰略地位,總是令帝國覬覦。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物聯網終端晶片設計環境

物聯網的終端晶片以數位為主,加上類比以及感測器,本文介紹完整的數位設計流程。分為六個議題:

  1. 完善的設計環境
  2. 全球晶圓廠的支援
  3. 最基本的RTL2GDS 流程,從 RTL 合成 (synthesis) 談起
  4. 布局和繞線 (Place and Route,P&R)
  5. 物理驗證 (DRC and LVS sign-off)
  6. 真實案例


完善的設計環境


以下圖為例,最基本的需求是 RTL 合成為 Gate-Level Netlist 做完 LEC (Logical Equivalence Check) 到 P&R,成為 GDS,經過 Calibre 驗證之後可 tape-out。

FormalPro 和 Oasys-RTL 有很好的整合,一行 script 就可以跑完整個 RTL to RTL,RTL to GATE 的 LEC。

Oasys-RTL 往前延伸的 PowerPro 可以對 RTL code 做低功耗的設計建議,再往前的 HLS,用在 AI 的演算法的晶片實現。

Oasys-RTL 往後的流程有 DFT,Tessent 是業界標準的 DFT 工具。再來用 Nitro-SoC 做 P&R,BlueWave PI 做 EM/IR,Power Integrity 的檢查,接著用 Calibre  xACT 做  RC extraction,Optimus-DS 做 STA,最後用 Calibre DRC/LVS 做 sign-off ,tape-out。





全球晶圓廠的支持


有晶圓廠驗證過的,還有來自客戶的需求,前者是晶圓廠在客戶的需求之前主動地去驗證,後者是有客戶提出要求,晶圓廠和 EDA 公司合作驗證。

兩者都是由晶圓廠正式將 digital PDK 交付給客戶,所以投片都是有保障的。涵蓋亞洲、北美和歐洲的晶圓廠。

從成熟的 0.18um 製程到先進製程 7nm 製程都有客戶在用,後面也會舉出客戶的實例。作物聯網終端晶片用的製程比較成孰,有的用 0.18um,最先進大約到 22nm。做 AI 的終端晶片,則大概用 40nm 或是 28nm。能用的晶圓廠很多。所以許多晶圓廠都支持 Mentor 的設計流程。


RTL 合成 (Synthesis)


進一步看 RTL synthesis,Mentor 工具是 Oasys-RTL,



以 Oasys-RTL 為中心,可以整合 Nitro-SoC 做 P&R,使用 MXDB (Mentor eXchange DataBase)資料庫互通高度整合。

也整合 DFT 工具,Tessent 是業界的標準工具,整合 FormalPro 做 LEC,只要幾行的 scripts 就能跑。

Catapult 可以做高階合成 (High Level Synthesis),傳統座數位設計要寫 RTL code,因為 AI 的演算法,例如 DNN (Deep Neural Network) 還在演進,架構也在變化,所以開發用 C++ code,比較方便,HLS 可以直接裝 C++ 合成為 RTL code。 這從大公司開始嘗試使用譬如,Nvdia 的 Tegra X1、Google 用 Tensor Flow 開發 AI 晶片。到小的新創公司和 IP 公司也開始用了,例如,Chip&Media 的 3D   視覺晶片,讓一般的電視可以具備 3D 顯示的效果。用 C++ code 可以改架構,容易轉移到不同的製程。所以做 IP 很方便。

Oasys-RTL 在 RTL level 就可以預先作 Placement。可以讓你做 cross-probe,在 RTL code、Gate-level netlist、placement、critical path 之間做 cross-probing,方便設計者 debug,調整修正。




布局和繞線 (Place and Route)


P&R 的功能很複雜,就不展開來細說。對於這麼多複雜多元的功能,提供 Nitro Reference Flow (NRF),將這些包起來,使用上只要設定 technology,techfile 和 library 路徑,就可以做 P&R,
從 import、placement、clock、routing、export 只要 5 個 script。就可以用了,特別是中小型規模的公司,操作起來很簡便。

所以的 scripts 都有提供原始碼,可以讓進階的 CAD 部門或是 R&D 修改,客製化。

NRF 有 AI 晶片客戶在 40nm 投片的成功見證。


設計驗證


包含 STA,在 Nitro-SoC 裡面內建 STA 驗證,依照流程做 import、placement、clock、routing、使用內建的 STA 做時序的收斂 (timing closure) 最佳化和 ECO。

需要 sign-off 也可以單獨做 Optimus-DS 的 STA。

FormalPro 做 LEC,包含 RTL-RTL、RTL-GATE 的 LEC 驗證。

最後用業界標準的 Calibre DRC/LVS,在 Nitro-SoC 有支援 Calibre InRoute,在繞線過程中用Calibre 以及正規的 Calibre command file,可以確保 P&R 的品質通過 Foundry 的 DRC 標準。


幾個實例


有個高階 MCU 的案例,使用40nm,包含 Arm Cortex-M7 和 Cortex-M4, 分別是 400MHz 和 200MHz,包含 6 個 power domain,含有 multiple VT,還有混合的 libraries。在上述的設計流程完成設計。

還有 Arm Cortex-M33 的例子,這個是在 IoT 終端晶片應用中很廣為使用的 MCU,低功耗而且 gate count 才數十 K。客戶使用 Mentor 流程在不同的晶圓廠,利用 0.18um、40nm、28nm 設計。如預期的需要 standby power 低就用 0.18um,active power 低就用 28nm。

有個客戶做智能音箱相關的應用,只有喚醒時才動作,所以需要 standby power 低。就用 0.18um 製程。

Mentor 的數位設計流程在去年也通過 GF 22FDX 的正式驗證,發布在市場中。


結論


  • Mentor 提供完善的數位設計,實現和驗證的流程
  • 廣為全世界的晶圓廠支援
  • 整合 Mentor Calibre 業界標準做 sign-off
  • 有客戶的成功見證
  • 最後也舉了幾個設計實例說明



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陪孩子閱讀

出國三週回來,重拾閱讀素養。

訂閱品學堂閱讀素養一個月以來,一直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雖然眼見錯誤率很高,但心想犯錯也是學習的一環,就繼續犯錯看看( 其實是爸爸太懶 XD ) ,讓孩子熟悉介面喜歡上遊戲,培養手感也不錯。

出國三週,下點決心週末早上陪伴孩子做閱讀素養, 觀察行為發現小孩子的習性有二:
  1. 直接點開問題,在文章中找答案, 回答或是猜答案。   
  2. 覺得問題的順序和段落順序相同。
  3. 對於長文失去耐心,末兩段的資訊常常遺漏
       
以坊間的閱讀測驗來說, 這是無比正常的答題行為,一般的文章長度,也能拿到高分。 但是遇到閱讀素養題目就吃癟了( 吃一個月了 XD )。

我自認為的閱讀方式是我的閱讀素養心得文末總結的操作步驟, 而且是先完整讀完文章,再來看題目作答。

不過心念一轉,大改變往往不受有主見( 意見很多)的孩子歡迎,我也不確定我的做法最好。 決定邊做邊修正。


讓孩子在面前做,再介入


  總結修正後,孩子可以採納而且能進步的行為  :

  1. 保留先看問題再來看文章的習慣,但不急著作答。
  2. 作答要明確說出理由,為什麼選A而不選 BCD。
  3. 作答過的可以都回頭修正,對五題的答案有信心再送出評分。  


能帶著問題意識讀文章其實不錯,尤其是品學堂出的好問題。而明確說出答題理由,釐清思緒。

隨著對文章的深化理解回頭修正答案,孩子會知道題目順序和文章段落不必然有關,回頭修正成滿意的答案,再送出評分。


目前成果


修正習慣後的兩篇文章,已經出現一舉五題答對的成績,增加信心。   



陪伴與努力


建立小的成功經驗增加信心,就按照目前修正好的行為繼續,從旁觀察再修正。 品學堂提供一流的題目、文章和解說影片,PaGamO 提供很好的遊戲平台。

家長可以向教練一般,陪伴客製化建議。文章的解析交給專家,對自己孩子的行為還是家長最了解,最能陪伴、 細部觀察、修正、給回饋。也增溫親子的感情。


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

品德 A+,德國媽媽這樣教

這本書名的德文 "Mein Kind braucht Werte",直接翻譯成中文是「我的孩子需要價值觀」,台灣出版社取名叫「品德 A+,德國媽媽這樣教」,給台灣讀者有德國媽媽都是這樣教育小孩的印象。

其實看 Amazon 德文網站才一個評語,代表性應該是不足的。本書就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不是名家的家,而是她們家的家。

我建議書名改成「品德力就是生存力,德國媽媽這樣教」,好品德的定義隨時代變遷而改變,而書中教的內容其實和生存力有關。



實用的建議


對我而言,實用的建議有五:
  1. 言行合一
  2. 能力是一點一點長出的
  3. 培養自律而非他律
  4. 利用團體培養團隊精神
  5. 感恩和覺察力有關
關於 1,也是看教養書的最大障礙。記得有次請教業界大老,手下幾個人?大老妙答:「我連自己都管不好了,還管別人。」大老專注技術自我修練,自謙不足以管理團隊。

而我自己都沒有 A+ 品德,怎麼教出 A+ 品德的孩子?甚麼是 A+ 品德?

具體來說,先言行合一,教孩子閱讀,自己就要勤於閱讀,教孩子運動,自己也要讓孩子看見自己在運動,或是一起運動,譬如騎遠程的腳踏車。

關於 2,和小時候一樣,一周一個中心德目,一個週期培養一個能力即可。例如,練習感恩、看到別人的好或是固定運動的習慣。

關於 3,將後果演繹給孩子,由孩子自己決定採取的行動。而不是直接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關於 4,加入球隊,或是班上的分組,可以練習世事我曾努力,成敗不必在我的胸襟。

關於 5,常說培養感恩的心,但感恩其實在覺察力有關,覺察到別人對自己做了甚麼,以及自己狀態的變化,才能升起感恩的具體理由。


小結


品德較為抽象,而且好品德的定義隨時代而變遷。而一代一代的人類得進化,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具備更好的生存力,則具體多了。幾個忠告,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能更好的面對未來。


2019年8月4日 星期日

學習單 - 無畏號海洋航空太空博物館

無畏號海洋航空太空博物館                                 

可一起討論完成、可上網搜尋                         

1. 我們要參觀的無畏號海洋航空太空博物館  (Intrepid Sea-Air-Space Museum),主體是無畏號航空母艦,請看無畏號當年在海上航行的英姿。和一般的軍艦對照,無畏號有甚麼不同呢? 為什麼叫 aircraft carrier?









2. 利用 Wiki 搜尋「無畏號航空母艦」,無畏號作戰的地方,包括馬紹爾群島、菲律賓、沖繩島、硫磺島,還有台灣空戰坊之岬海戰雷伊泰灣海戰,利用 google地圖,你能標出無畏號當年作戰的大約位置嗎? 將標好位置的地圖剪貼到你自己的部落格。













3. 在無畏號上有面牆,上頭有數百張日本軍旗,猜猜看是甚麼意義?可以問大人喔。記得,參加無畏號要找找這面牆。圖片取自無畏號航空母艦,與台灣人被迫遺忘的真實歷史









4.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和美國在太平洋作戰,打到台灣來。你能填填看,美國、日本、台灣、以及中華民國的關係嗎?

- (             ) 屬於日本

- (             ) 和 (              ) 一起向 (              )  相互作戰

- (             ) 和 (              ) 曾經轟炸台灣,你們同輩台灣小孩的祖父母的童年,以及曾祖父母年輕時都躲過空襲警報。





5. 最後,請看博物館的導覽影片,說說看你最想親自參觀的地方,我們就依照你的願望,去安排參觀。






歌劇魅影

為紐約行暖身,週日早上看完一遍歌劇魅影



也想一下 1986 年首演到現在 33 年,怎麼如此雋永?

音樂劇主角就是魅影,臉部有缺陷被霸凌過有陰影,培養清秀、歌聲質地佳的女伶 Christine, 成功教導,培養她,透過 Christine 亮麗的演出,魅影不但要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Christine 的模樣,就是魅影要展露世界看到的樣子,所以一定要她當女主角,取代 Calotta,這是魅影的主場。

巴黎歌劇院是魅影的身體,他完全控制孰悉細部機關以及地底下的裝置,而魅影自己,是深埋其中的靈魂,創作劇本和歌曲。

所以魅影,透過 Christine,透過歌劇院,讓有陰影的自己,向世界展現美麗和偉大。

如果魅影在網路時代,一定有很多方法和世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