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Grit 恆毅力

作者 Angela Duckworth 的 TED演講風采非常迷人。從本書看到她分享準備演講的過程,提到一開始專業術語太多,不夠吸引人,呈現在台上的迷人風采正是勤練之後上台呈現的心流 (Flow) 狀態。她本人長期研究、準備演講到上台演出就是充滿恆毅力的過程到心流狀態的註解。

不過老實說,看完 TED 感覺還是雞湯。直到看了書,才發現不是那麼簡單。

 

從定義說起


恆毅力由熱情 (passion) 和毅力 (perseverance) 組成,熱情是長期不變的投入 (consistency over time),而不是熱切程度 (intensity)。

天分的定義是技能進步的速度。天分 * 努力 = 技能;技能 * 努力 = 成就

常見天分的迷思,是當成自己不夠努力而出脫的藉口,是停止想像和努力的一堵牆,讓自己安心擺脫不須努力可安心的理由。


熱情的迷思


在 P.154 提到尋找熱情的方法,熱情和終極目標 (ultimate concern) 相契, 個人經驗上,說「尋找」不太貼切,個人的終極目標是長期自我覺察出來。

具體感覺像玩樂高經典款,非主題式,有各式基本磚,對於未來,約略有個輪廓,但不是一開始就很清楚。在建構的過程中和自己會和湧現出的未來相互對話。如下圖是小小孩玩樂高,一邊組合一邊形成的最後怪獸模樣,和一開始想像的就不一樣。拿一對樂高拆解工具當成翅膀,再加上會搖動的尾巴。




我傾向杜威主張的,教育就是生長,人生是建構再組合的過程當中,建造自己,完成自己。缺哪塊,去拼起來拼的過程可能很不舒服,學習和力行本身就是辛苦的。

Joyce Carol: "Getting the first draft finished is like pushing a peanut with your nose across a very dirty floor."

痛苦和美交織,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來。


目標貫通,就有力量


頂層目標可以使人長久持續地投入。頂層目標像是心理學家說的終極目標 ,和個人價值取向有關。

建構人生的過程中靜下心來,和湧現的未來對話,形成頂層目標的輪廓。再回頭看看底層目標,譬如:工具目標和手段目標要不要修正、代換掉。

反過來說,要培養新的興趣,設法和頂層目標貫通就會產生恆毅力。

目標的階層樹,頂層、中層、底層。連貫性愈高,恆毅力就愈高。但是頂層目標不是一下子就知道的。也不是別人可以告訴你的。而是自我覺察去感知出來的。


個人體驗


一路工作上的綜合經驗讓我走到目前的角色也並不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自我覺察讓頂層目標逐漸清晰,工作的力量來自於頂層目標和個人價值取向相契。

也就是在專業領域上,促成各種意識形態不同的宗教國家能共同協作,創造價值,同時也和個人身分認同相契合。

台灣人在全球協作中具有的優勢:

  • 老外眼裡台灣人與哪國協作都行。政治宗教禁忌敏感度低。
  • 護照通行各國,說去就去,不用等簽證。
  • 新興市場在亞太,台灣人通北京話、英語、更可通福建話。
  • 相對親 () 美日韓,老外不設防,這點在科技業相當重要。
  • 台灣太小了,在老外印象中和各國利益衝突很低。


檢驗個人頂層目標是真是假的簡單方法,套用 Joyce Carol 說的,用鼻子在在髒地板推花生極度疲累的時候,一想起頂層目標能不能就產生持續的力量,可以,那就是了。


培養恆毅力


自問重點有二:

  1. 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多少熱情和恆毅力?
  2. 教養方式鼓勵孩子效法你的可能性有多高?


關於 1,除了培養自己的恆毅力,還讓孩子看到父母辛勤工作的樣貌。關於 2,至少依據如下表格,讚美努力,而非表揚天分。台灣年長一輩父母常脫口而出的:「好乖」、「好聰明」宜避免之。

 


堅信成長型思維,幫固定型思維取名子以方便對付。對自己和對孩子都可以用。

要採取的行動有二:

  • 和小孩一起練習對困難任務的長期堅持,小二和幼稚園中班的小朋友,該怎麼做呢?得想辦法找出來。
  • 幫孩子感知出屬於他們幼年版本的一以貫之的目標階層。


恆毅力量表


試做了恆毅力量表 (Grit Scale),才 3.9 分,用 Kobo APP 的好處是搜尋方便,查遍全書使用量表的時機,都在處於特定事情發生的情境下,預測該件事情的恆毅力,譬如西點軍校的野獸營入營時預測輟學率,拚字比賽前夕預測的成績以及美式足球隊訓練過程中。

     


所以準確率依附在所處的情境和正要面對的事情。同一個人下個月做的結果又不一樣了。

Anson Dorrance 要求足球隊員每年做一次,用來掌握自己恆毅力的變化趨勢倒是不錯。


兩段激勵雞湯的段落


Anson Dorrance  訂出 12 條界定 UNC 足球隊員核心價值觀。前半段和恆毅力有關,後半段和團隊精神有關。和教導孩子一樣,領導人的恆毅力會擴散到整個團隊。

書末整理出麥克阿瑟天才獎得獎作家 Ta-Nehisi Coats 演說精要,三分鐘談話的穿透力很強。


讀書會後記


收穫很大,大家各抒己見分享真實的經驗,非常珍貴。

填鴨式教育的汙名化,和當年的政治氛圍主導下的教育有關。現在痛恨填鴨,是當年小孩長大成成人的一種反作用力。問題不是填鴨,而是填甚麼。

不能因為當年教育系統給我們的填鴨,就把填鴨汙名化,斷了自己以及孩子的一條有效學習途徑。不可否認填鴨對於目標階層需要的底層技能來說,是最有效的方式。到成年都是。

靈感的確不是天外飛來一筆,而是長期投入提取出來的結果。

想到自己也多是固定型思維。認識成長型思維可以解放自己,少被固定型思維綁架。

要如何建構小孩的目標階層。在學校可能要靠老師 (運氣) ,能掌握的部份是和父母相連結,要能陪伴、引導、給回饋,父母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最好不要逼孩子,否則反作用力非常大。所以父母自身的見識深度、視野和思考架構相當重要。讓孩子活得好,也是現在取之於社會,對未來社會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