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Snowpiercer 末日列車

在 Netflix 看了五集 Snowpiercer 末日列車,地球暖化,科學家們降溫結果造成地球冰封,1001節的末日列車載著僅存的人類, 有錢人出錢打造列車,貧民百姓擠破頭搶著上末節車廂。這列像是諾亞方舟的車廂濃縮很多事情:

1. 有上等車廂,都是上等人,吃美食品酒有按摩浴缸,穿著體面,談吐幽默大方帶機鋒。
2. 三等車廂是生產者,有畜牧農業、技工。二等車廂是老師,培養學徒。
3. 末節車廂就是無票上車的乘客,全是黑烏一片,穿著髒夾克的平民
4. 電力不足一定先停末節車廂
5. 糧食不足一定先減半供應末節車廂




官方說末節車廂的貧民無票上車,上等人說他們出錢打造車廂,要官方趕緊平息叛變,其實上等人也從沒去過末節車廂看過末節人,平叛的傷亡都是數字而已。

一輛列車分等級,人也分等級,但是上等人出錢打造救命列車,動物農莊說:「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別說末日,現實上很多上等人創造就業機會,是不是?人類永遠的矛盾。
一等車廂有人殺了三等人,本來要由一等人組成法庭公審犯法,三等人不爽群起抗議,嫌犯用握有統治者秘密可以顛覆列車次序來當庭交換。人民法庭不為所動判了罪,但是冷眼旁觀的列車長馬上假傳聖旨特赦嫌犯。所謂的正義無法伸張,但可以維護鞏固列車次序。

各階級相互碰撞,統治者維護自己和維護列車次序的立場,很多社會矛盾的縮影。弄了半天,統治者威佛先生也只是虛幻的,列車長才是藏鏡人真的的控制者。這好像國家社會主張的價值,虛幻也不普世,但可以用來控制人。

看到第三季以來,賤民革命成功掌權,極權和民主轉換中的混亂造成必須戒嚴,趁著鎮暴軍隊被革命消滅之後,各地出現零星打劫,出現對集權者的懷念砍殺民主人士,或是挑起矛盾,也有幹部開始懷念集權的圖騰,因為對於上流階層來說,以前的秩序真的比較好,嚴刑峻法都是鎮壓賤民鞏固階級,對賤民來說生命如蜉蝣,隨時可被丟棄,或是斷肢凌虐。

老毛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作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暴力的行動。」
立場不同主張就不同,演變到最後,懷念秩序崇拜集權者且曾經親手執行酷刑的,發現民主領袖願意犧牲自己換來賤民的自由,尊重全列車的每一個人,深受民主的運作的感動開始轉變立場,也犧牲自己來反集權。

反而,民主領袖派去接近集權領袖的高級妓女,發現自己支持革命之後仍被當成妓女,而幡然覺悟,自己的生存價值和集權是一體的,在求生存為最高的末日,她由支持民主轉向貼近集權,全力支持集權者。

從第一季,第二季,到剛上演未完的第三季,看到階級的碰撞,革命一次又一次,終於推翻階級,開始秩序暴亂、重整、其中人物價值觀的轉變,藉由科幻電影的演出,情節科幻和人物描述卻令人感到很寫實。沒有普世真理,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生存各為其主,轉變自己的三觀,推翻自己的昨天,令人很容易聯想到近代史,經歷的社會現象和朋友們的心境變化。

政黨輪替是和平的,國家政權全盤被替換可就暴力了,不論是集權換成民主或是反過來,都會有暴力。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The Story of My Innovation

In early 2019, I was a senior R&D manager in 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 Our customers were creating power-sensitive ICs intended for wearables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products with 22nm/28nm technologies for markets ranging from automotive to military/aerospace to consumer. A challenge for these design teams was reducing the overall time, effort, and cost of all stages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uilding a full design flow took time and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troduced risk, and increased both the total cost of tool ownership and time to production.

However, our company was only good at selling point tools while our competitor was promoting a full design flow solution. Our salespeople told me that there was not any engineering manager who can integrate the full flow with our company’s point tools and helped them sell a full design flow solution. This caught my curiosity.

Back in my early days in MediaTek group before Mentor, we had been providing system companies with reference development board and sample code. Turnkey solutions can save customers’ time and money when implemented with success.

Why not use the same idea on the current SoC design flow to serve our customers? We can create reference flows with sample scripts. Customers can modify the scripts to meet spec of their own application. 


Customer Obsession  


Customer obsession is my first principle serving my organization. I shared the idea with my manager, Alex Volkov, the director of engineering in Digit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olution division. He got excited and recognized that the reference flow is an innovation and must be our flagship project. I was interested in the pursuit of long-term value creation and decided to take the ownership of this flagship project.

I would like to think big and look around corners for ways to serve customers. Concerning the sample design, I decided to use Arm Cortex-M33 MCU, the most popular MCU solution used in our customers’ IoT edge devices.

Concerning the technologies, I decided to use the three major technologies that can cover what our customers were using. The 1st technology is 0.18um. It is integrated with high-voltage, non-volatile memory, and ultra-low noise modules. It is targeted to silicon devices for use in automotive, IoT, imaging/display, industrial control, medical, sensors, space, and power management markets. The 2nd technology is 22nm ultra low power. It is ideal for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 consumer ICs for set top box, digital TV and surveillance applications. It is also well-suited for power-sensitive ICs intended for wearables and IoT products requiring longer battery life. The 3rd technology is 14nm FinFET. It is competitive with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s leading standards.

Those three technologies represent mature, mainstream,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We covered what our customers need to use. I calculated the risk and decided to start from 0.18um, the most mature technology for this flagship project so that I can learn fast. After 0.18um, I can move to 22nm ultra low power followed by 14nm FinFET,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Dive Deep


I had dived deep into all tools from other product divisions, studied each of them, and started cross-function and cross-region communication earning trust with support from other product divisions. I got hands-on experience on the tools and created scripts to integrate all the tools into one reference flow.

The reference flow project must be based on a real foundry technology, I presented the idea to the top management in UMC, our foundry partner. They approved their resource working with me and provided process technology files with their technologies.

Digit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lows are notoriously complicated and hard to use. Even experienced design teams can waste valuable time just getting the tools set up, the environment tuned exactly right, and the command settings perfected for their design. This is the challenge I took: create a flow that gives fast results out of the box but allows for easy customization and tuning to create the most optimized results. The goal was to simplify the user experience and add predic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to the design process. I would like to invent and simplify the design flow.

At the heart of this reference flow is the knowledge-based set of recipes included with our digital implementation tool. My capable team had created those recipes. I valued frugality and simplicity so that I reused those recipes to integrate other tools.

I delivered the full reference flow with an automated and well documented set of data and scripts to run synthesis, logic equivalence checking, design for test, place and route with a low-power setup, sign-off, and static timing analysis.

My scripts, the demonstration design data, and a user guide are available through the Mentor web site. Customers can modify the scripts to complete any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to meet their own spec. 


Publication


Here is the link of my article, Easier Low Power ICs With Reference Flows in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website.

Our top management recognized the value of this innovation and approved marketing resource for me to create white papers and got them published in Mentor.com website. There are English, traditional Mandarin and simplified Mandarin versions. Arm and UMC both approved the publication.

As a result, Mentor offers a comprehensive set of IC design technologies that address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facing IC development teams. Through tight collaboration with foundries, Mentor can offer reference flows that give our customers a short-cut to success. The salespeople can sell a full design flow solution integrated with multiple point tools. My work becomes a template for new reference flows with new technologies.


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AIoT 智能物聯網邊緣晶片設計平台

正在籌備的新書,書名:AIoT 智能物聯網邊緣晶片設計平台


簡介


AIoT 智能物聯網邊緣晶片的特色有二,首先是應用多元化且碎片化,再來是佈建大量的邊緣晶片需要低成本高度整合晶片包含射頻、傳感器,類比、混合訊號以及數位系統在應用場景中執行深度學習運算。因此,晶圓廠提供的通用設計平台已經不敷需求,需要客製化設計平台。

為了使從業人員者專注在特殊應用以及產品設計,本書將提供參考設計平台以及其客製化方法,以量產成功的案例說明,如何利用客製化平台設計出低成本高整合的 AIoT 邊緣晶片,形成設計公司獨特的競爭力。


第一章  AIoT 邊緣晶片設計平台介紹


  1. 智能物聯網邊緣運算晶片的架構
  2. 智能物聯網邊緣運算晶片的特殊需求
  3. 商用工具與晶圓廠通用設計平台的限制
  4. 如何客製化以增加公司競爭力


第二章 射頻與高整合度晶片的相容性


  1. 射頻晶片設計平台的需求
  2. 射頻與其他系統的矛盾
  3. 如何解決矛盾來達到高度整合
  4. 案例分享


第三章 感測器與高整合度晶片設計的相容性


  1. 感測器設計平台的需求
  2. 感測器與其他系統設計的差異
  3. 解決差異來達到高度整合
  4. 案例分享


第四章 全流程設計平台


  1. 智能數位系統的整合
  2. 從設計到量產的全流程
  3. 透過自動化以釋放設計能力
  4. 賦予邊緣晶片機器學習的能力



附錄 商用 AIoT 邊緣晶片一覽表



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如何創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 什麼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2. 為什麼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很重要?
  3. 全世界最好的工作是甚麼?
  4. 如何創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5. 如何更好的創造更好的工作?
  6. 可以不做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嗎?


關於 1,滿足人生的四大目標:

  • 可熱情全心投入
  • 獲得滿足感和生氣蓬勃
  • 協助他人克服問題
  • 體認到生命會發光


挑戰性足夠,可以讓端粒增長,延年益壽。同時不會暴露在高風險之下,包括五大風險:

  • 身體的風險
  • 社交的風險
  • 財務的風險
  • 情感的風險
  • 知識的風險


檢視自己的工作,和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差距在哪兒。

為什麼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很重要,如果不夠好,就無法滿足四大目標,暴露在五大高風險之下。

全世界最好的工作,是自己目前的工作嗎?如果檢視之下不足,如何創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依照 LEWIS 原則去發展打造,


初心


先求對方有好處,自己要的也會水到渠成。「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遇到大人物,不是要藐視他而是要知道他的痛點和麻煩點,滿足他的需要,自己的需求好處也會水到渠成。


命名


所有的命名都是以憲哥為主,憲福育創、LEWIS原則、憲上充電站、陸易仕公司...等。用自己的名字讓生命和事業產生連結,也建立品牌。


LEWIS 架構




從 why 開始,依序思考想過,作為一件事情值得投入與否的決策過程:

  1. Leverage
  2. Empowerment
  3. Innovation
  4. Synergy


以小博大,用 SIT 程序,找出如何做到以小博大。

  • S: Strength,自己的優勢
  • I:  Insight,紅利趨勢
  • T: Target,目標聚焦


D1W1 = D2W2,弱小者的戰法,自己的優勢是 D1 愈長,需要施力的 W1 愈小,就可以撬動 D2W2,對方 W2 的短板痛點麻煩點是 D2,W2 固然大,弱小者仍然可以撬動地球。


找到天命


從求學開始,有沒有自己花一個下午就能搞定的工作,別人卻要花一星期?自己輕鬆拿分,別人卻苦讀才能達到相同分數?

憲哥以說話表達為天命,我 17歲開始寫程式,做過兩個大專題,自己花一些時間,別人花很多時間也難達到,我還充當同學的槍手代寫。算有些厲害,這應該是天命。

當然市場上有很多強者,但自己可以自信心爆棚,苦練勤練不以為苦,還可以達到心流狀態,心流就是指標。


馬太效應


說話的表達是馬太效應,練了開始艱苦地轉動飛輪,得到愈來愈多。寫程式也是,寫文章也是,艱苦地起動飛輪,工作上做完一個案子很容易複製經驗到另一個,再加上一些進階的變化,很快可以端出成果。常常有的事。


總結知識的方式


注意到憲哥的 FB 貼文,有獨特的見解才會貼文。有三狀況絕不貼文:

  • 自己寫的沒有別人好
  • 無腦文,如 RIP
  • 和粉絲無關的個人分享


不貼文則會將別人的知識見解放在心裡,演講時拿出來開場分享。粉絲頁貼文是作為經營之用,而非個人抒發之用。個人沉澱自省和文章發表分開。前者可最為演講素材。

天天寫部落格,一年 60 篇的高質量專欄產出的方法,在於每天半小時觀察議題,大家的文章風向,就會形成自己文章的題目。


Synergy 的意義


有延續性,或是放煙火一次性的效果?確定有延續性,最好用公司組織來持續經營。

重要性依序:

  1. 商業價值,能帶來營收
  2. 人脈,解決人家的痛點麻煩點
  3. 線上線下平台
  4. 兼顧生活樂趣,旅行各地



2020年6月7日 星期日

遠程工作這麼做

跨國團隊經常遠距工作,我有辦公室在台灣,然而協作的團隊大多在美西、印度、西歐,只有少數在台灣。XDite  的「遠程工作這麼做」這本書鉅細靡遺,讓我更加理解諸多作法背後的原理,更樂意嚴格遵守,也發現進一步提高生產力的作法。

所以這本書適合:

  1. 在遠程環境完善的工作者,如我。更理解作業原理,更心悅誠服地遵守,並學到更多提升效率的方法。
  2. 遠程工作制度還不完善的公司或其中的工作者:書中將執行細節都說得很清楚了,問題都有答案都可以具體實施。
  3. 要導入遠程工作公司和個人新手:內容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心態,著手進行。




綜合讀後心得和經驗,總結幾個段落:


開會



  1. 每個人要提早上線:不要時間到了才上線,以免各地連線的問題,WebEX 或是 Teams 登入大多數很穩定,但偶有狀況,所有成員在5~10分鐘之前一定要開始登入上線,確保會議開始所有人都在線上,零星數人晚幾分鐘會拖慢大家時間,影響工作節奏。
  2. 最好開視訊:如果頻寬允許,除了聲音最好也能看到對方的表情和眼神,尤其是不同的國家成員用英文溝通時,臉部肢體的弦外之音會透露出很多訊息。
  3. 總結:結束前要有人陳述行動項目,下一步是甚麼。成熟的團隊成員應當自動各自認領項目,如果沒有人認領,要有 leader 指定 owner。有會議記錄為佳。


溝通


  1. e-mail 語句 :英文最好用直述句,少用倒裝句和被動語氣。務求清楚能令對方快讀不至於誤解意思。每次 e-mail 來來回回都是成本。
  2. e-mail 問問題:不要問開放性問題令對方各抒已見。書中提到,將開放性問題轉成多個封閉性問題,就是訣竅。
  3. e-mail 不是即時通訊工具:問題一個一個問,e-mail一封一封來回,很快同主題的 e-mail 塞爆對方信箱是很沒公德心的,簡單的問題用即時通訊軟體來交談,不要將 e-mail 當成即時通訊軟體來用。
  4. 回信的節奏:跨時區的團隊務必考慮對方的工作時間,要在對方下線前 1~2小時收到你的回覆。如果發信過去對方早就下線而隔天才回復,就耽誤了一天時間。若對方也在你下線之後才送信,一來一回兩天就過去了。


開票 (Ticket)


RnD 只認有開票的才能修改軟體,提出問題的人也要自覺的去開票才能期待問題被解決,開票可幫助定義適當的問題和良好的陳述問題,是很好的思考程序。開票要訣:
  1. 直述句陳述產生問題的步驟,與預期結果的差異
  2. 給出案例讓解題者能重現問題。
  3. 指定問題到正確的類別,如介面,或是哪個模組的內核,由系統指派給正確的 owner
  4. 解決之後註明 patch 會釋放到哪個版本
  5. 問題不一定要解,可能是維持原態,只要詳述理由。
  6. 要註明優先順序,問題是來自客戶或是內部測試,讓解題者有個底,知道的問題來源。

XDite 書中關於開票的詳述,在遠距工作的公司值得為此辦一次訓練,確保大家的解題效率。


辦公環境


XDite 不說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咖啡廳不是好的辦公場所。工作和生活空間要分開也很關鍵,我雖然可在家遠距工作,還是每天到辦公室。也自費購買 Cherry 茶軸、羅技 G502 滑鼠、Aeron 辦公椅 (後來公司也統一購買了)。都用了五六年以上還在繼續使用。效益很高,使用很多年算起來也不貴。

關於滑鼠,不好的滑鼠曾造成腕部發炎的嚴重傷害,曾經以嘗百草的心態試過拇指球、昂貴的軌跡球、大型人體工學的滑鼠,都無法兼顧舒適和效率。後來覺悟,就看極限用戶用甚麼就對了,電競選手用 G502,就用一樣的,效果很好。

有線版的 G502 使用六年,羅技後來出的無線版還沒試過,無線滑鼠就怕些微的信號延遲造成鼠標跟不上手的移動。也許羅技已經克服了問題,未來可試試。

抗噪耳機也有助於效率,我使用 B&W全罩式,只開抗噪不播放音樂或播放白噪音 (white noise) 阻絕外界干擾。



補充性的主題:面對面的交流


補充兩項書中沒提到的,長期的遠距工作,年度面對面的定期聚會也很有價值。包括:
  1. Kick-off 會議:大家飛到總部見面,回顧 highlight 和  lowlight,新的一年目標設定和建立共識,近距離的接觸交誼也很有價值,見面三分情,讓各地的團隊更凝聚。
  2. 技術訓練和交流:有新的重大技術更新,由種子教官教導給大家,例如:RnD 對第一線的客服工程師進行培訓。各部門也拿出訓練師資,切磋交流。可以做一到三天的閉關,務必要做 Lab,有問題及時解決。甚至對第一線客服工程師舉行考試,確保服務專業。


先提出以上兩項供參考。也許 XDite 有更好的作法寫在書中造福大家。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全流程且可差異化的 AIoT 邊緣晶片設計平台

2019 年底應 EETOP 之邀在上海進行「全流程且可差異化的 AIoT 邊緣晶片設計平台」演講,主辦方整理投影片連結。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Easier Low Power ICs With Reference Flows

Easier Low Power ICs With Reference Flows: Adding simplicity, predic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to the physical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可以綜覽人類歷史的長河,策展很用心,真人重點導覽以及各種語言的語音導覽,甚至家庭學習單也設計得很有趣,當場拿了兩份參考,網路亦可下載。



參觀建議


短期旅行只能排一整天在此,館藏極為豐富,需要策略才能達到目的。我的目的是來建立對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宏觀視野,參考策略如下:

跳過和故宮博物院館藏可能重疊的年代區域,放眼在更大的區域,務求跳出狹隘的中華史觀真正地認識人類五千年文明。

推薦紐約時報中文網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全攻略,很精要!重點展品和地點都有,值得在行前花幾分鐘看看,設定目標。

旅行前通常很忙,要將工作告一段落以及行前準備,能做完善功課的人不多,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館藏豐富,一天的行程,沒做功課很容易迷失,漏掉重要的展品。

經典的款藏多,參觀後可購買博物館的官方指南,整部人類的文明史就在其中。

除了語音導覽,還有真人的中文導覽,來自中國的女生是博物館員工,細細低聲地解說竇佳的芭蕾舞教室、中世紀的盔甲、拉斐爾為何是三傑、羅丹的亞當雕塑、亞述王朝、丹鐸神殿,挑幾件深入淺出建立欣賞的框架。效果很好。


當天的小插曲


下樓到亞洲區遇到一團口罩大軍,導遊聲音全場最大,說道中國的青銅技術最強,更驚奇的是大叔伸手撫玩北齊時代的石獅子,保全大驚喊了好多聲才成功制止,一千五百年歷史的文物就這樣被蹂躪,可憐的石獅子。

美國的幾大博物館,包含 National Gallery of Art、MoMA、MET 的畫作展品真跡全是開放式的,展現給觀眾最真實的樣貌,也信任觀眾的素質。


紀錄幾個中文導覽深入的真跡:


埃及的丹鐸神殿


公元前 15 年的丹鐸神殿居然從埃及被搬到美國來。幾個元素都有,包含大門、門廊、祭堂和神堂。外牆上採用陰雕,因為埃及的陽光普照,陰雕的陰影效果使可見度極佳。內部的牆上採用浮雕。

內牆上的法老王向神靈供奉祭品,顯示法老王是可以和神直接溝通的。



亞述王朝的神殿


這可是小約翰。洛克菲勒捐贈的,原先的遺跡位於伊拉克附近,搬到大都會博物館保存,看到亞述神殿,具體了解在伊拉克的戰火對古蹟保存的影響了,那兒不知還有多少古文明的遺跡,世人無緣一睹,說不定已經毀在戰火之中。

亞述王朝是大秦帝國之前的人類大帝國,希臘之於羅馬,大概相當於巴比倫之於亞述。亞述西拔二世神殿大約建在公元前 833 年左右,大約是中國的周朝春秋時代。牆上的浮雕下方滿滿的文字,並非是圖片的內容,而是國王對神說的話,牆內面也有文字,人看不到,所以顯然也是寫給神看的。

人首翼牛一左一右守護在神殿門口,和中國的石獅用意有像,造型又令人想起埃及的人面獅身像。但翼牛有五隻腳。




中世紀的盔甲


大都會博物館保存豐富的盔甲,格林威治家族的坎伯蘭伯爵盔甲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副,和東方,如日本和中國的盔甲不同處,在於這副盔甲連腳部和手部全都覆蓋,重達 60 磅。

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輕傷就可能致死,完整的保護有必要。但盔甲也太重了,只能做簡單的前刺動作,而且必須仰賴眾奴僕幫忙穿衣,在馬上一旦跌下來是絕無可以再起身的。

所以這盔甲,究竟是展示用,還是戰鬥用?

兩個左右對稱的 E 是貴族圖騰。名牌 Gucci 兩個對稱的 C,也是演變自貴族的圖騰。歐洲名牌許多衍生自貴族圖騰。百姓仰慕貴族的身分而花錢追逐名牌,只要有錢,就能披上貴族的圖騰。



竇加的舞蹈課


竇加被稱為「新古典現實主義」,古典代表理想中的典型,回到文藝復興前的畫風,畫中每個都是模特兒,和現實不同。當時的芭蕾舞者大多是童工,不是如同畫中的模特兒們。

和印象派的畫家不同。印象派不強調個別物件人物,而強調整體印象。竇加自認為有別於印象派的畫家。

這幅構圖成一直線從左下到右上,窗戶旁逼得黃色告示,是一位歌劇演唱家的演出公告,也就是這幅畫的買家。這麼畫,不至於諂媚,但也宣示這張畫作的主權。

所以畫作有買家有畫家,很正常地在畫中表達出交易。



竇加的小芭蕾舞者塑像


舞蹈課畫作中,每個舞者舞姿婀娜在練習舞蹈,與之對比的是畫作旁邊的小芭蕾舞者塑像,童工的模樣,發育還不成熟,窮苦人家的孩子樣貌。

當時的芭蕾舞蹈,觀舞的是富人和上流階級,而芭蕾舞蹈團,通常是社會底層人家的女孩。其中牽涉的黑暗面可以參考「竇加芭蕾舞孃背後的黑暗真相」。

竇加本人也說:「我或許太常把女人當動物看待。」經常要求模特兒長時間擺出扭曲的動作。

名作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可當作時代之窗,透過它可以看到那個時代。歷史課本有文字,藝術作品有畫面和情緒。



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


這幅畫作紀念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之後的特倫頓戰役,是獨立戰爭的逆轉勝之戰,很能激發美國人的愛國情緒。特點有三:

  1. 師承拉菲爾的三角構圖法,華盛頓是三角的頂點。
  2. 太陽的光線對到華盛頓的臉上,結合上述,一眼就看到華盛頓,他是畫中的主角。
  3. 船上有 13 人,可看出有黑人有印地安人、白人,象徵種族融合。

和史實不合,為了激發愛國情緒的特點有三:

  1. 特拉瓦河沒那麼大,畫作故意畫大河,凸顯壯闊。
  2. 船特別小,人坐得很滿。
  3. 美國的十三顆星的星條旗,在建國獨立前,還沒有星條旗呢。

畫框也相當講究,出自名家 Eli Wilner




羅丹的亞當雕像


三位一體,右手來自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上帝和亞當對接的那隻手,左手是聖殤中耶穌基督的手,而亞當的凡人身軀,可以從不完美的皮膚線條以及渾沌狀態的臉部表情看出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讓這尊雕像特別有意義。



後記


經典的館藏很多,有印象派梵谷、莫內,林布蘭的肖像,光影大師維梅爾的幾幅畫作,現場看,可以看到畫家的筆觸。

推薦官網 Open Access 圖庫,供非營利使用免費下載。 


2020年2月7日 星期五

美國國家數學博物館 (MoMath)

美國國家數學博物館是少見能令人直接體驗數學的博物館,設計挺用心。例如,用身體操作和視覺化可看到碎形幾何的形成、控制身體移動的位置或速度或加速度來得分、像砲兵一樣用仰角射速及高低位置來設定投籃、同一物體不同的橫切面、解鋼圈魔術、大量鋼珠落點看分佈...等。

以接收到的資訊量來說,身體體驗 〉視覺影片 〉紙上談兵。學校教數學 99% 以上正是紙上談兵。

進去一開始玩有點悶,和那些數學不熟悉感受不深刻。開始玩 Motionscape 之後,有肢體運動有分數闖關挑戰,之後又玩 Human Tree,看到身體形成的二次展開碎形圖案,相當有趣,小孩也玩得很開心。



印象最深刻的體驗


Motionscape 有三關。
  • 第一關要控制位置 (Position) 來得分
  • 第二關控制速度 (Velocity) 來得分
  • 第三關控制加速度 (Acceleration) 來得分
控制位置很直觀,將身體移動到圖示的位置區間即可得分。控制速度要控制身體的移動速率和正負向量,進入圖示的區間才可得分。控制加速度當然就是維持加速度包含正負向量。大部分的人玩到第二關就 Game Over 了。

利用身體體驗,了解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Human Tree 會將雙手連接做身體的二次展開,不斷展開形成碎形圖案。



投籃機,透過仰角、射速以及位置高低的控制來投籃。像砲兵一樣,試射一次修正彈道,再修正一次,妥善計算第三次就能投籃命中。



Mobius 帶在台中科博館有展示,許多地方也有。但就是看到一個扭曲的帶子,循著表面追,會發現只有一個表面。

MoMath 的體驗直接在 Mobuis 帶上設置一台遙控車,讓操作的人透過遙控車的鏡頭看到 Mobius 帶的表面。繳學的概念類似以前念電子學時,教授要我們想像自己是一個電子,會怎麼移動。




後記


從小的應試教育,數學向來是紙上談兵,充滿抽象性。數學博物館則同時提供抽象性和操作性。彌補過去殘缺不全的紙上教育。

數學如同物理化學和電子電路,可以做大量的實驗驗證,看到現象。

先看到現象,再來有系統地介紹背後的知識,相異於過去的先介紹抽象概念,練習計算再來解應用題。

遊戲化的操作可以讓孩子上癮,忘記數學的辛苦,孩子不喜歡數學,其實是不喜歡計算,而偏偏台灣的課堂上通通叫做數學課。

MoMath 具備的抽象性和操作性,計算並不包含在內。

聰明人製作的教具可以讓孩子喜歡玩數學,讓過程具備可操作性,補足學校教的抽象性。沒有博物館,至少學會多找尋可操作的數學教具。


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美國國家藝廊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美國國家藝廊的觀賞品質很好。涵蓋中世紀的宗教畫到印象派,林布蘭的自畫像眼神頗驚人,總是覺得他在瞧著你。還有提香、梵谷、高更、莫內、馬內、拉菲爾的畫作,遊客不多可一幅幅端詳,可觀的館藏全數來自私人的捐贈或是金額贊助。聯邦的力量支撐著保安系統,免門票。

線上導覽說明色彩、格局、背景、創作者的生平,預習有助於消化。但是中文版解說的畫作較少,要完整介紹還是聽英文版為佳。

現場觀畫的資訊量很大,考驗體力。



宗教畫


在識字率很低的中世紀歐洲,教會贊助成為繪畫主流,主題當然是圖解聖經,有單幅也有多格連環成一個故事。



羅馬帝國從多神到一神教走得艱辛,多神教相信希臘羅馬神話中,奧林帕斯山的諸多神祉,羅馬皇帝如神格般的被遵從。

一神教只承認耶和華,羅馬皇帝歸為凡人。宗教畫描寫這段時,有基督講道、被迫害、以及復活的那一段。 平民百姓被丟到競技場和野獸搏鬥。

流傳於世的宗教畫只有基督和聖徒們的故事,百姓的遭遇是沒有的。



那個時代,普通人還是不足以成為藝術的題材。

除了基督受難,還聖徒 St. Sebastian ,他是羅馬皇帝的侍衛隊長,被皇帝發現自己的親信居然信神,大怒之下處以萬箭穿心的刑罰。現場看到許多受刑的樣貌,復活之後身上還是許多箭孔,從繪畫中很容易辨識他的身分。




大人可以好好欣賞,小孩子看多了還是怕怕。


自畫像


畫家喜歡以自畫像的方式,呈現自己不同時期的樣貌,省思或是表達出自己的狀態。梵谷的自畫像好幾幅,林布蘭的自畫像也非常多。

幾幅令人感動的自畫像,林布蘭在資產遭到變賣最落魄時期的貝雷帽與立領自畫像,可以看出滄桑的臉部,額頭的皺紋透露出富於思考的痕跡,驚人的是眼神穿透力很強,從多個不同角度觀畫,都讓人感覺林布蘭在盯著你看。



梵谷在 1889年的自畫像,當時住在法國南部的聖雷米,露出耳朵完好的一邊,另一隻耳朵已經在與高更的爭吵之後割掉了。梵谷在 1890 年自殺過世,享年 37 歲。



高更的自畫像,『 帶光環的自畫像與蛇 』有懸在桌上的頭,上方有神性的光環,亞當夏娃的蘋果和伊甸園的蛇,身旁伴著鮮黃色翅膀,前景開散奇花,背景塗上一大片橘紅。畫家的自畫像都是心境裡埋藏的投射。此刻的高更也許幻想自己是天神、法師、充滿魅力,擁有許多超能力的大神。



一般人,其實也可以自畫像的方式來沉澱自己,幻想自己的模樣。


觀畫的策略


以往只從書籍、網路、畫本中看到畫。一開始看到真跡,非常興奮。從中世紀的畫開始,一幅一幅的看,邊看邊查,實在負荷不了。

東京藝大美術館館長的建議有二,第一是重點式的看,鎖定必看的畫作。參觀這類收藏豐富的博物館,除非專程排兩三天,以一天的行程來說絕對需要重點式的觀賞。

第二是購買官方出版的型錄,國家藝廊的版本有二,都很超值。小本八開一本 24.9 美金,大本也才 60 美金,但是非常厚重。作為入門者,我買了小本收藏複習。



如同東京藝大美術館館長所言,現場看畫的資訊量最大,其次是大開紙本,網路看畫的資訊量少得可憐。無論是看甚麼畫,都值得現場觀看。收穫和感動絕對勝過所有的平面媒體。


2020年1月23日 星期四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博物館驚魂夜的拍攝地點,位於紐約中央公園旁。這次購買入場以及暴龍 (T. Rex) 特展的全套門票。



看過博物館驚魂夜都知道 Moai 石像晚上顯靈: "Dum Dum Give Me Gum Gum",小朋友一入場就在找這尊 Moai 像。



綜合國力的展現


博物館真是綜合國力的展現,從門口的老羅斯福塑像開始,到人類的起源、地球過去的主宰 T. Rex、非洲野生動物、太平洋島國生物,都館藏在這兒,人類共同歷史的發言權也在這兒。

宇宙的起源,有火星、水星、土星、木星、泰坦衛星的探測實況,是美國人在定義人類知識的新邊疆,全世界都要來這兒看,來這兒要授權。

綜合國力和話語權,透過博物館展現出來。



老羅斯福騎馬兩側是非洲移民和印地安人相隨,種族融合中當然還是有階級意識,看誰當家。


智人的後代


「人科」是靈長類的一支,,只有智人存活流傳後代,其他全部滅絕,包括北京猿人。起源於非洲的智人,是唯一生存的物種,成為人類共同的祖先。

北京猿人滅絕,連二戰期間在中國發現的化石都不見了,以前的課本還教那麼多。



向老祖母Lucy 致敬。



T. Rex 特展以及恐龍化石


正好趕上 T. Rex 特展,暴龍的物種有很多,T. Rex 是一個統稱。小時候的暴龍很可愛,全身長滿毛,原因是怕冷,長大之後不怕冷了,毛也漸漸退去。幼年 T. Rex 很可愛的。



從來沒看過這麼多的恐龍化石、使駔鳥、植龍、許多古生物的大型化石。隨後繼續整理消化。


博物館解說員


一位有氣質的老太太走過來向我解說隕石,問我是哪個領域的。我問她怎麼懂那麼多,她說在這兒受訓學到的,以前是化學老師。

之前在富蘭克林博物館也是,幾個老先生,看來有氣質,掛著 scientist 名牌遊走館內解說,退休後還能發一隅之光。



後記


國家透過博物館的設立掌握歷史的詮釋權和話語權,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一例。在台灣,希望有海洋國家與南島文化相關的博物館,整合研究和發現的文物,讓民眾和中小學生們見識到台灣在大航海時代在世界扮演的角色,了解南島國家與台灣的聯繫,


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大人的西洋美術史

先前讀的西洋美術鑑賞術描述文藝復興之後到現在的西洋美術史演進,這本大人的西洋美術史補足羅馬帝國從多神到一神的演變,到黑暗時期,天主教與新教的分裂,再到文藝復興三傑,以及印象派、野獸派、再到現代的以人為本的作品表達人的內在和激情。剛好當作補充。



賞析的方法


總歸還是練習輸出,練得賞析的方法有二:
  1. 速寫技巧:圖像的映射,將看到的畫作使用原子筆或是鉛筆速寫。
  2. 敘事技巧:由大到小,將畫作盡可能地描述出來。
關於 1,屬於映射再反射輸出。
關於 2,像是解壓縮。藝術家在畫作上反映時空與地域,當時的社會現實、贊助者、宗教、以及他自己的觀察,濃縮在畫作中呈現出來,而我們賞析如同解壓縮的過程,了解壓縮的規則,解開秘密。


觀察社會的一扇窗


所以透過畫作,解壓縮,像是心智遊戲一樣,和畫家對話,看能不能接收到他傳達的訊息。高度濃縮因此資訊量很豐富,能接收到多少算多少。

舉例,米勒的畫作「拾穗」,其實是描述殘酷的貧富差距,大地主騎馬在右邊的遠方,三個婦人以累人的彎腰姿勢撿拾殘存的稻穗,只有貧困的農民才做這樣的事。

幸好還有網友洪大倫先生指出『這是取自聖經的拾穗故事,是貧富差距沒錯,但他想表彰的恰是大地主請工人割完田地後,讓一般人也能無償到田地裡,撿拾剩餘的麥穗,是善行的表現。「拾穗」這個詞衍生至今,可以視為一種無私分享的善意之舉,至少在基督徒眼中,這個詞不帶有負面的感覺。』

而富商會贊助描寫社會貧窮階級的畫作,彰顯自己行善的動機,因為他們相信行善有助他們上天堂。

而壯遊在歐洲中產階級興起時流行,特別是到文化鼎盛的義大利,因此也出現港口的寫生畫作。



在中產階級興起時,或的頭等艙以及三流車廂,反映社會的階層。



所有的藝術畫作,都有贊助者和畫家的組成,或是買家和畫家的組成。才能成為藝術品。


圖騰


羅馬帝國,從羅馬神話的多神走到基督教的一神,走得艱辛。基督教義只能崇拜唯一的真神,而羅馬皇帝,作為神一般的存在,不能允許民眾崇拜比皇帝更高的對象。基督徒被殘忍迫害,放在競技場中和野獸生死鬥。

聽起來很像專制國家,國家領導人最高,宗教次之。在單一宗教的區域,甚至被視為毒藥,要壓抑,除之而後快,將崇拜收歸於國家領導人。

St. Sebastian 萬箭穿心,就是羅馬皇帝發現侍衛隊長居然信教,施以酷刑的畫作,象徵多神道醫神中的殘忍的見證,St 復生,是上帝的安排。

演變到後來,在鼠疫橫行時,信徒認為鼠疫宛如上帝逞罰的萬箭穿心,透過侍衛隊長的復生,可以向上帝祈願,願患者生存。

歷代畫作中有萬箭穿心的男子,畫的就是殉道聖人St. Sebastian

還有一例是聖徒彼得,傳說中彼得持有通往天堂的鑰匙,所以歷代畫作中,看到持有鑰匙的就是聖徒彼得,彼得 = 鑰匙。

而持劍和天秤的圖騰即代表正義女神。


宗教畫


天主教分裂出新教,反對天主教教會的腐敗,天主教為了抗衡而贊助許多聖母畫像,例如聖母無染畫。



在識字率不高的年代,畫作成為最佳的傳播媒介。現在人看畫正好返回去看到當時的地域時空。


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一把青

一把青的故事描寫從二戰結束、國共內戰到後來中國國民黨政府流亡台灣,片頭曲「看淡」田馥甄如泣如訴。陳小霞的「浮生」,呢喃低語,透露著悲傷。任家萱「最高的地方」,表達女學生仰慕飛行員時的純真,林宥嘉片尾曲「天上的男人,地上的女人」,無奈而寫實。




虛無感侵襲


觀戲,太入戲令人消沉,虛無感侵襲。有情懷的戰士面對外敵有殺敵的勇氣和恐懼,回頭還要面對官僚的折騰,家庭的擔憂壓力,最後國共內戰時,轟炸擊殺村莊的男女老少以斷掉敵軍後援。內外衝突翻攪情緒,無限的虛無感。

來台灣之後,執政的黨國談匪諜色變,連通信到香港和對岸親人都可被打為匪諜,保防官安排「細胞」眼線,鼓動親人內部舉發相互告密,抓一個威脅利誘要這個再咬一個又一個,白色恐怖的迫害,讓戰鬥英雄和家庭入獄。更虛無,更灰暗。

看完滿滿的 31 集,將 APPLE Music 的一把青專輯刪掉了,好聽但忍受不了灰暗的虛無感。想不懂為何老一輩人要緬懷這樣的過去,也許他們靠黨國養一輩子,習慣了吃皇糧,覺得比出社會競爭還要單純些。


臨機應變的兩個故事


有意思的兩則隨機應變的故事。

1. 空軍處長坐著黑頭車,到空軍村報憂,又掉飛機了。被空軍太太們圍剿要他負責,少將處長只能無可奈何,拋下一段話:『我就只能坐在辦公室哩,下錯誤的指令。這就是為什麼每個大隊,都要有個大隊長。修正錯誤,錯誤修正。』

2. 大隊長因事被判軍法囚禁。最佳作戰官出身的副大隊長頂替位置,率隊開最新的 P51 戰鬥機和友隊的舊飛機對抗,輸了。垂頭喪氣地去找大隊長,這位善戰的老將說:『臨場和寫作戰計畫不一樣,你怕犯錯,一犯錯就回來修正,敵人造就佔先機了。你沒看過我犯錯,其實我也犯錯,你沒看到。因為我將錯就錯。』

關於1,除了臨機應變,處長自己先認錯,但也將責任退給帶隊出征的大隊長。官場語言很厲害。樊光耀飾演的少將處長真是戲精,將官僚的腐敗,演得活靈活現。


封建時代的台灣


英雄豪傑,才華少女,都在體制內,不僅是吞下一時之氣,而是永久的身體心靈效忠委屈,被折騰一輩子。

以現在的價值觀看起來很違和,但的確是過去台灣的一群人的一段經歷。那一群人在體制內,吃公糧、拿公餉、靠公費。出了體制進入社會就象徵死亡。

過去的帝國,官僚體制內的吃皇糧,效忠皇上,除非住的遠自給自足,可「帝力於我有何哉」,否則,效忠皇上是唯一選擇,不效忠意味著死亡。

將一把青的人們,換成古裝,場景換到古裝劇,就不違和了。


民主的台灣


台灣社會走過來這麼多年,生活在民主的台灣,有才華的人出了體制,還是可以找到好的機會生活。普羅大眾還能投票,選出自己的總統。

從帝制出身的那一代,與民主洗禮的這一代,價值觀的碰撞還是個現在進行中的課題。


相關連結


一把青 - 當靈魂已成往事

《一把青》為何能奪6座金鐘? 導演拍下的,是國民黨不敢說的真正外省人血淚…


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西洋美術鑑賞術

西洋美術鑑賞術認識西洋美術的演進,從文藝復興開始,擺脫專制的教皇,開始以人為本,著眼在人物的描繪。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的 「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拉菲爾的「最後的審判」,以人物為主,但宗教色彩還是很濃厚。進化出精密計算的技法,營造出立體的光影,和觀眾的距離感。

其中達文西集科技、工程、藝術、解剖學於一身,他追尋相信的神,是自然界的規律,而不是特定的上帝。所以「蒙娜麗莎」成為一大突破,這幅集大成技法之作降落在描繪凡人,而非神。

蒙娜麗莎真實身分是貴婦、達文西自己、還是他虛構的人物,眾說紛紜。總之他終其一生都在修修改改增益這幅畫。

題外話,說達文西是跨領域的奇才,其實也是個工業化說法,工業化的訓練需要專才所以分割領域,工業時代的人類被分割領域所馴化,在學校唸了機械、電機、物理、生物,才跳出來跨領域。達文西以信仰的狂熱去探求自然規律,面對真實的問題,以手藝實踐來回應。沒有甚麼跨不跨領域的。

再來的巴洛克風格,描繪公民社會的生活與故事,例如,「倒牛奶的女僕」。同時間天主教會尋求復權,贊助圖解聖經畫成為一派,目標是讓不識字的人也能一看就明白。

再到印象派,寫實描繪景色,印象派名稱由畫家在畫布上描繪雙眼就看到的「印象」而來,如同照相,例如,莫內的「日出」。

後印象派,同樣描繪景色但不在寫實,而是大量流露個人的情感,如梵谷的「向日葵」,和漩渦筆法的「星夜」。和梵谷鬧翻的高更跑到大溪地,接到女兒死訊後的作品「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表現情感也開始思考生命的起源、過程以及終點。畫中大溪地的女人們樣貌也不寫實。

到這裡,美術繪畫逐漸擺脫照相機發明的挑戰,和相片分成兩路,各自發揚各自的藝術價值。

現實主義在工業革命,貧富差距擴大時興起,現實主義之父高爾培的「碎石工人」,愛德華。馬宗的「奧林匹亞」畫的妓女,描述在陰暗面,沒跟上時代革命的人物。

到了西歐的帝國主義擴張時期,出現的野獸派更以強烈的色彩掩飾地抒發畫家的情感。

再到表現主義,更把內心世界完全表達出來,景物寫實的邏輯完全被內心激烈的情感所覆蓋,如愛德華.蒙克的「吶喊」。



從神、宗教徒、公民、景物、透過景物畫出內心、更強烈的色彩表達內心、完全展現激烈的情感,很有意思的從天而降到人到環境,再到內心與情感,人類這個物種自我發掘的進程。


從表象到本質


後印象派的塞尚對印象派的莫內,評語是『莫內只有一隻眼,但那隻眼睛卻相當銳利』。現代的說法叫「高級酸」,意指莫內的畫具體寫實,但沒看到更內在本質。

表現主義之後的抽象派,根本就將具體的景象人物消融掉了,例如蒙德里安的「這個世界的模樣」,馬列維奇的「白色上的白色」,全是抽象的線條和色彩。

馬列維奇認為人類被繪畫的對象所束縛,應該直接展現出絕對的本質。聽起來很玄。這一派畫家進入冥想、直覺、幻覺作畫,看畫的人彷佛也進入冥想狀態才能欣賞這些畫,和畫家相應。


對時代的呼應


達達主義興起於第一次大戰,戰爭徹底踐踏人類的理性,引發藝術家對人類理性的反動。例如,馬歇爾杜象的作品「噴泉」直接將男性小便斗倒置成為作品,被視為二十世紀前衛藝術的重要里程碑。



2004 年五百位藝術家投票,還贏過畢卡索的「亞維儂的少女」奪得最具衝擊性的作品。

西洋美術的進程,除了代表人類的自覺,也扣著歷史發展。接著出現二戰前夕的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


法西斯主義興起,二戰即將爆發,美國的大蕭條。敏銳地感知到人們焦慮不安情緒的畫家們就用畫作來表達,有的進入冥想狀態作畫,如達利的「記憶的堅持」。扭曲的時鐘,結合幼年的悲傷和恐懼,他自己化身為畫中白色平躺的怪物,左下方橘色時鐘上爬滿了螞蟻。



有的刻意空腹來畫出窮困,有的為了進入幻覺而嗑藥作畫。


賞畫的方法


具體的賞析方法有三,看畫沒做功課至少能做到 1,對歷史有些瞭解能做到 2,作了功課能做到 3:
  1. 用言語說出來
  2. 了解歷史縱深
  3. 了解畫家心境

關於 1,具體說出來,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別擔心,看到甚麼就說甚麼。如畢卡索的「亞維儂的少女」,人臉正面但鼻子卻是側面,很不寫實,但是可以看出女人的立體面向,被拆解之後在平面空間組合起來。

關於 2,如上提到,一戰出現的達達主義,代表藝術家對於戰爭徹底踐踏人類理性所做出的反動。光看作品真的很驚嚇,了解歷史才知道內涵。

關於 3,尤其是後印象派之後,藝術家脫離客觀事物,開始表現自我。如高更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要知道是他接到女兒的死訊之後畫出來的。

又如「亞維儂的少女」中有埃及雕像的模樣,法國在埃及的帝國主義擴張,畢卡索應該是看了非洲來的雕像產生靈感。



起碼不會再傻呼呼的看畫了。說起來,看畫真像智力遊戲,帶觀賞者到另一個空間


幾個建議


作者,東京藝大美術館長的幾個建議:
  • 真品和照片的資訊量差很多,盡量去真品
  • 畫廊出版的展覽型錄又比網路照片資訊量多
  • 參觀後要留念,可入手展覽型錄,都是重金製作,精美有解說,值得購買
  • 周邊小物,如明信片、手帕、酒,均可省略
  • 常設畫展可以當練功,去看看。遇到特展可以好好發揮功力

本書副標題是「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對我這個藝術門外漢來說,真的無痛,這本書還滿好看的。


2020年1月5日 星期日

深度學習,硬體設計 - 引言篇

  • 為什麼深度學習方法比傳統計算方法更為優勝?
  1. 深度學習能夠從原始數據提取特徵並且分類,傳統計算為特定任務開發的算法,需要人工經驗來萃取特徵和建立規則。
  2. 深度學習是 end-to-end(端對端) 的方法,輸入為原始數據,輸出即是最終結果。傳統計算先把問題切分成幾塊,一個個解決後再重新組合起來。如果有可靠數據的話,深度學習可以給模型更多自動調整的空間,直接讓數據說話,不需要人工介入處理。
  • 深度學習如何影響汽車、金融、零售和醫療保健行業發展?
    1. 自動駕駛的蓬勃發展。
    2. 金融業可以判斷可能的壞帳和分析顧客的行為來判斷潛在的商品銷售機會。
    3. 零售業可以精準推送商品給顧客買單。
    4. 醫療保健預先判斷可能的疾病徵候幫助預防疾病產生,並且協助判讀檢查結果和診斷。
  • 深度學習對未來十年的就業市場有甚麼影響?
    1. 重複操作性質工作的人力減少。
    2. 需要懂得定義好議題,並能準備足夠多且高品質的資料,有轉化為模型的能力,就可以輔助任何決策相關的問題上
    3. 人機協作成為常態。
    1. 神經網路根據資料訓練模型,利用愈來愈大的記憶容量,遠勝人類
    2. 多變數的處理能力,深度學習能同時應付上百個變數,遠勝人類
    3. 多模型的協作能力,我們可以訓練多個神經網路並相互整合,完成更複雜的任務,遠勝人類之間的協作。
  • 卷積神經網路和強化學習之間的區別是甚麼呢?
    1. CNN 是監督式學習 (Supervised Learning)
    2. 強化學習則是半監督式學習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3. 前者需要人工標註資料,使用預設的訓練資料集來訓練模型,並以另外的驗證資料來檢驗模型的預測能力。後者是標註與未標註的資料參雜,強化學習可不透過人工而自行標註資料,提高不同環境下的預測能力。
  • 為什麼人們擔心神經網路的興起?
    1. 人類擔心無法駕馭神經網路的學習能力,威脅人類的工作
    2. 威脅人類的自我價值
    3. 威脅人類的生存
  • 訓練和推論對計算有著甚麼不同的要求?
    1. 訓練式將資料輸入神經網路中,更新其中的函數,減少輸出和預測的誤差。並利用浮點格式計算參數以提高正確性。使用雲端的高效能計算訓練,需要數小時到數天的時間訓練神經網路。
    2. 推論是將資料輸入訓練好的模型中,輸出預測的結果。使用定點格式計算僅需數秒鐘進行計算。
  • 為什麼需要深度學習硬體支持神經網路發展?
    1. 訓練非常耗時,所以需要高性能計算加速訓練。
    2. 推論需要即時 (以自駕車為例),所以需要深度學習加速硬體利用優化、網路修剪和稀疏數據格式來加速推論。
  • 甚麼是深度學習發展的未來方向?
    1. 將訓練和推論從雲端延伸到終端,讓終端不需連網即可進行推論並且進行部分的訓練以更新模型減少輸出的誤差。或是僅部分時間連上雲端,進行大規模的訓練再將新的模型傳遞給終端。
    2. GAN 生成對抗網路,可以產生出以假亂真的資料幫助訓練模型。


創造之夢,企業之心

第一次讀這本書,在於十年前的初創念頭,第二次讀,是因為身處的行業似乎已經在穩定而競爭激烈的階段,公司的成長頂多隨著經濟體成長,不像科技業倒是像傳統產業。

本書是連續創業家的現身說法。



創業者的特質


共同的特質是永遠樂觀,可能過度樂觀,心裡沒有失敗,只有遲來的成功。幾個典型人物:

  • 賈伯斯:火爆感情用事,眼光穩定而精準
  • 蓋茲:深謀遠慮而雄心勃勃,彌補產品創新能力的不足
  • 艾利森:火爆,行銷能力強大,萬萬不可學習

創業必須求勝心切,有強烈的的強烈企圖心:

  • 如果任何其他團隊可以達成的目標,我們必須達成,並且超前。
  • 如果是我們不能達成的目標,那這個目標不可能被其他團隊達成。


市場版圖的重組


版圖重組就形成創業的機會,契機有三:

  1. 重大突破性的技術
  2. 重大的市場的改變
  3. 重大的政府政策的改變


關於 1,如 RFID 取代 Bar code,改變零售業的管理、WiFi 不受政府頻寬的管控到處可行,都造就新創的機會。
關於 2,如,網路銷售讓交易成本變低,對系統商而言,思科的營收大多來自網路零售的應用。
關於 3,如,美國 1996 電信法規。

看科技新聞的角度,這會不會引起變革。但也不用拿著鎚子就找釘子,處處認為都是變革。判斷力,是不斷自我修正的過程,先在心中模擬,之後驗證結果,有差異的話就研究差異到底在哪。

作者在精英電腦擔任研發主管,對市場和行銷的判斷能力,也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對於主管的判斷以及自己的判斷,在腦中模擬出結果,之後將模擬結果與實際結果對照,研究差異是怎樣形成的。

創業有點子,而重點不是誰先想出來,而是誰先做出來。在產品尚未上市之前不宜公開細節,以免競爭對手利用這些細節資料來做出攻擊。

任何市場,必然有競爭者。若是沒有競爭者,必然是微不足道的市場。



天時地利人和


創業的天時地利人和:

  • 天時:抓住機遇。例如:宏碁抓住 PC 代工的機遇
  • 地利:個人的特質,接近市場。例如,先進產品先在北美銷售,加值銷售到亞洲,西歐。
  • 人和:團隊夥伴,能力的重疊和互補。CEO 在初期以技術研發為主,中期以行銷為主,產品成熟之後以銷售為主。需要不同人來擔任。


技術領先


技術領先不見得就是贏家,很驚訝地看到,微軟在 PC 軟體的技術落後 APPLE 十年,但這些落後並不影響擃張和賺錢,蓋茲將微軟的利益和 Intel CPU 的利益綁在一起。

大家認為蓋茲趕上了 PC 的機遇,其實微軟遭遇很多危機,都是蓋茲來化解。


風險


作者不同意將創業成功之前的起起伏伏,歸類成創業的風險。在大公司,每天面臨的挑戰也很多,不比創業公司的起起伏伏還困難。

風險來自於生死交關,例如:現金流不足,或是法務問題。

在前景看好的初創公司,個人職涯失敗的風險並不會比在穩定而競爭激烈的產業工作還高。


對社會的貢獻


美國的下游產業雖然不斷外移,但是創業不斷形成產業升旗,經濟依然繁榮,也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相關資源


吳錦城顧問獻給台灣科研創新的處方箋—2018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為未來而教

這本書之前,對翻轉教學不太瞭解。葉教授在臉書上常常分享台大電機系同學的成就,除了課業優秀,有的主辦系上舞會、有熱力四射的舞者、有電玩大賽前三名的強者,有的畢業到美國的大公司服務。

台大電機系學生優秀,是由現有的教育體系篩選而出,那麼「為未來而教」,以及翻轉教育的貢獻在哪?能不能讓傳統定義下,平凡學校的平凡學生獲得傑出的表現?

讀完本書,疑惑才得到解答。葉教授展現了對學生的關懷與瞭解,帶人要帶心,看出學生的亮點,贏得學生的尊敬,才能讓學生願意跟著學習,才能展開成功的翻轉教學。

豐富的實務操作經驗,讓這本書除了心法,還有實踐的步驟。

這本書分享許多課堂操作,主要的目標讀者應該教育現場的老師,我身為家長也能受惠很多,家庭式教育的延伸,我在家裡也輔導功課,教小孩做電子電路實驗。書中的理念和步驟還是適用的。



從中央集權到民主化的進程


BTS 的成果,在於確保學生的學習動機,將學習的責任由教師賦予到學生身上,讓學生有動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相較於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BTS 的方法,真像從中央集權到民主化的進程,民主時代大家投票,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BTS 讓學生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和念哪個學校哪個科系是兩碼事。靠著逼迫擠上名校名科系,可能成為無動力世代。

但是,上了名校名科系,要有傑出表現,進一步升研究所投入名師的門下,而能畢業,就要有相當的學習動機。因此,大公司,用實驗室來篩選人才,仍是合理的。

如果讓更多元的學生,發現學習動機,自己負起學習的責任,未來的社會會就有更多元的人才。

能幫孩子做到的方向有二:
  • 不再產生無動力世代
  • 幫助更好的面對未來

有動機,有動力。更好的面對未來,要具備的能力有四:
  1. 能靠自主學習新知的能力
  2. 能夠面對未知變局的能力
  3. 能夠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4. 能夠表達行銷自己的能力

知識,是學習的載體,重點在學習的過程,培養出四大能力,而非學習的成績數字。四大能力和成績數字有正相關,但也可能是兩回事。

沒有四大能力的,可能拿到不錯的成績。考完就忘了。


馴化的過程


這本書除了理念還有科學化的實踐方法。在馴化篇提到,建立看影片吸收知識的習慣,從老師能完全控制的環境開始,先看半節課再討論半節課,進行數周。

很實際,好的理念要先能入手才能發揮功效。家裡老大開始做 PaGamO 品學堂的前一個月,我也是陪小孩雕琢他的閱讀方式,按照黃國珍老師在閱讀素養書中提到的步驟,也參考柯華葳教授的教出閱讀力

費了一番勁,已經放手讓孩子自己打開電腦做 PaGamO 品學堂閱讀了。

教小二兒子做電子電路也是,陪著熟悉麵包板和插電子零件的手感,以及電子實驗的安全紀律,現在他可以自己看圖接線,有錯查錯,偵錯到快情緒發作時,才出手相助。




將意義與目的說清楚


將意義感說清楚,例如,實驗可以訓練偵錯的能力,隔離區域,找出錯誤的所在。目的是訓練韌性,培養手感,有技能之後才可以發揮創意,做更大型的作品。

可以給學生看更偉大的作品,例如家了很多感測器的機器昆蟲、機器人、加上 AI 能力的遊戲機、聊天機器人。

心中有地圖,就比較不累。

將意義和目的說清楚,就是告訴學生,我們怎麼走,會如何從這裡走到那裡,而美麗的那哩,是哪裡,讓學生先看到才能做到。


萬事都可上網搜尋的年代


一直對兩個說法有些迷惑,連帶自己的學習也陷入迷思 :
  • 只要會 google 就可以了,幹麻花時間學習 google 得到的知識?
  • 任何知識都可以搜尋,何必死記?

這本書解決了疑惑,萬事可搜尋的時代,更應該強調「過程導向」,取代「結果導向」:
  • 知識是培養學習能力的載體,不是終點。分數當然也不是終點。
  • 記得某些知識,可以省去翻找的時間,作為思考的材料。簡單例如,小二背九九乘法,國中背元素週期表,怎能不背呢?


重點是搜尋的習慣一養成,就很難丟棄了,只會從腦中「下載」記憶,從網路上搜尋,無法從根本和高度來思考,很容易約定俗成。

真正有意義的問題,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思考,從小的習題、作業、考題、專題製作來思考,鍛鍊思考的靈敏度和韌性,遇到大問題時,才不至於如強光照射到小動物,呆掉不知所措,束手待斃。

現在的 design thinking、business canvas、OKR 都是在教解決陌生問題的方法,利用個案以及這些工具來練習解決落地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陌生問題。

可以見得,解題的過程,比分數的結果重要多了。

除了透過作業和練習題,也許有甚麼方法論可以教給孩子,目前還沒看到專門的訓練課程。


要成為贏家,先懂得輸


PISA 最新統計,台灣的學生最害怕失敗,身為父母,我猜是現代的父母都為孩子規劃「穩贏」的路線,我們的上一代可以力有未逮,但我們這一代,卻有能力全力護航,形成害怕失敗的下一代。

沒輸過,很難培養出的能力有三:
  1. 收集資訊,評估風險
  2. 累積承擔風險的經驗值
  3. 將輸就輸,將錯有錯,把錯的事實玩成正向的結果

父母親幫忙打安全牌的問題在於,未來的變化產生新的職業物種,需要新的技能,這輩人難知下輩人的需要。我輩中人可以回想自己的父母當年的期望,如果照著走,會比現在好嗎?


建立深層快樂的迴路


傳統上,苦讀拿好分數,考後大吃一頓或是耍廢看電視,腦袋形成的迴路有二:
  1. 讀書痛苦
  2. 淺層享樂

何不教孩子快樂?本書提到經過漫長的努力之後深層快樂,例如,寫程式隔離區塊,找出錯誤,和錯誤搏鬥的韌性,或是花很多時間鑽研問題,從辛苦的過程中得到收穫來的深層快樂。

上一代父母親對於「上癮」是有戒心的,想鑽研課外有興趣的事是不可能的,只容許在功課上中規中矩,考完放鬆。記得小時候玩象棋,讀正當小說都被沒收,上一代有上一代的難題,這一代的父母,觀察孩子的亮點,對甚麼有興趣,就讓他去沉迷、上癮、鑽研,獲得深層的快樂。


相關資源


圖解 BTS 翻轉教室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