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之後,解決我的問題以及破除的迷思有五:
- 教學要有明確單純的目的,不可過多而失焦。
- 數學應該從應用題出發,從應用題結束。
- 解除我要孩子多做題目反覆練習的妄想。
- 錯誤的答案是最可貴的,看到孩子「不會」應該感到興奮。
- 意識到自己思考自動化,注意「想當然耳」對教育孩子的影響。
關於 1,實踐在帶領小二孩子的 Arduino 實驗,有達到讓小孩熱愛實作,學到電子實驗基本紀律的目的。
關於 2,數學從具體生活出發,提取抽象規則,應用規則在更多的具體場景上。以最小公倍數為例,最近我從越南出差帶了幾包果乾應應景,就可以聊一下:姊姊每五天吃一包芒果乾,弟弟每三天吃一包檸檬乾,請問姊弟兩人多久一次會一起享用果乾?
從孩子實際生活應用中,提取出抽象的規則,再應用在更多學校的應用題。
關於 3,孩子上學期有次小考,成績落下來,我焦慮之下竟然買了好幾本測驗卷給孩子,孩子有個性,沒興趣的寧願不做,導致反效果,後來捨棄測驗卷改做 PaGamO,期末進到 top 10%。
所以多做題目要在不傷害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之下才能進行,而且要作有意義的練習,例如均一會重複出現易錯的題型,或是家長偵測到孩子易踩到坑的題型,手動出幾題讓孩子練習。
關於 4,傳統父母不喜看到小孩答錯。影響到孩子也不喜答錯,乾脆不做不錯,造成害怕嘗試的心態。父母要看到答錯要真正地欣喜,練習卷和小考的錯誤都是好事,都是增加真正的大考正確率的機會。答錯,正好設計教學歷程,讓孩子練習。
關於 5,親子教學的挫折來自父母思考自動化,和孩子還在建構觀念階段的落差。先不論父母的觀念是否良好,或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都應先從親師溝通,搞清楚學校的教學目標開始,閱讀專業的書籍,再決定怎麼輔導孩子課業。
單靠講述法再多做題目,學生了解的只是表面特徵,無法掌握原則。還會增加厭惡感。
單靠講述法再多做題目,學生了解的只是表面特徵,無法掌握原則。還會增加厭惡感。
關於教改以及新課綱的質疑
關於 2,以虛數的質疑為例,要適當回應,可應用在這本書上所提到的,素養教學是以知識導向,轉為過程與探索導向,教學設計較簡便的的入手方式,就是去找到最早發現這個知識、理論、概念的人,是如何發現的?他有甚麼樣的歷程?讓學生去經歷,所以老師可以找到當初虛數的發現,設計學習歷程,讓學生經歷。
以對話為始,以需要習得的素養為終,教育的目的是過程,這是講述法無法提供的經驗。
對素養教育有質疑的人士,可以來讀這本書。
傳統上是教師與學生,一對多的輻射。而素養學習,則每個人都是學習的主體,行動者的網路,互動刺激完成學習,教師是促進者 (facilitator),共同創造出課堂的價值。
父母也是 facilitator,需要特別的訓練,如果有工作坊或是社群,我會樂意付費參加。
有個別的領域才有跨領域,人類的先知建立學科,如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出現的早,管理學則是 20 世紀才出現,人類分化學科以方便深入處理問題。但是後世的人類也被個別的學科馴化。習得學科處力問題的方法 (How),精熟學科處理的知識 (What),可以應付考試。但忽略學科存在的意義和追求 (Why)。
跨領域,是回到老祖宗面對世界時的好奇心,掌握大概念 (Big Idea),例如:「改變與穩定」、「變遷與因果」、「選擇與責任」,用現代的各種學科的訓練處理問題。這本書就帶讀者體會學科的系統觀,教導設計學習的劇本,讓學生體驗和探究,更好的面對未來。
除了原先設定的老師,如果您處在三種情境之一,這本書都值得讀:
「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開了眼界,很期待藍老師更多的著作。
以對話為始,以需要習得的素養為終,教育的目的是過程,這是講述法無法提供的經驗。
對素養教育有質疑的人士,可以來讀這本書。
學習的網路
傳統上是教師與學生,一對多的輻射。而素養學習,則每個人都是學習的主體,行動者的網路,互動刺激完成學習,教師是促進者 (facilitator),共同創造出課堂的價值。
父母也是 facilitator,需要特別的訓練,如果有工作坊或是社群,我會樂意付費參加。
學科的系統觀
有個別的領域才有跨領域,人類的先知建立學科,如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出現的早,管理學則是 20 世紀才出現,人類分化學科以方便深入處理問題。但是後世的人類也被個別的學科馴化。習得學科處力問題的方法 (How),精熟學科處理的知識 (What),可以應付考試。但忽略學科存在的意義和追求 (Why)。
跨領域,是回到老祖宗面對世界時的好奇心,掌握大概念 (Big Idea),例如:「改變與穩定」、「變遷與因果」、「選擇與責任」,用現代的各種學科的訓練處理問題。這本書就帶讀者體會學科的系統觀,教導設計學習的劇本,讓學生體驗和探究,更好的面對未來。
適合的讀者
除了原先設定的老師,如果您處在三種情境之一,這本書都值得讀:
- 想了解素養教育的家長,讀了一定會有啟發,也有助於親師溝通,對自己的子弟形成一致性的幫助,享受素養教育的好處。
- 對素養教育有疑問的人士。
- 認同素養教育,但常看到群組或是報章有質疑訊息,又無法給予適當回應。
「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開了眼界,很期待藍老師更多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