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Theory U 初探

受過儒、釋、道薰陶的人應該對 Theory U 感到似曾相似,但是我喜歡西方科學的清晰論述,並且把概念具體化變成工具。

Otto Scharmer  在德國長大,有天老師緊張地叫年幼的 Otto 趕緊回家。回到家門前,看著人群圍觀,從小熟悉的農舍化為灰燼,原來是發生火災了。凝視黑煙冉冉,小 Otto 先感到幻滅、淒涼,接著卻感到時間流動逐漸變慢。

心理到達寧靜的狀態,感受和農舍連結的過去的「我」已經消滅,當下的「我」和興起的未來正要產生聯繫。他彷彿覺悟到面對未來的正確方式。

長大後 Otto 在德國學經濟,移居美國當訪問學者,透過和南懷謹訪談以及科學訓練,孕育出 Theory U,在 MIT 成立 U.Lab


面對未來


網路時代變化快,以前談長期策略,現在談去中心化、讓聽見砲聲的人做決定、具體的問題具體解決、回到舊時代的摸著石頭過河。甚至說踩著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都在說明舊的思維中有無法察知的盲點,無法很好的回應未來。

常見的思維盲點有二:

  • 人喜歡因襲經驗立即反應,通過類比來臆測。
  • 人喜歡立即找到因果關係。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1月份的文章 Why the Problem with Learning Is Unlearning 也指出 Unlearn 的挑戰,新的心智模式才能幫助自己和組織在未來達到目標。
 

Theory U


Theory U 的本質是向興起的未來學習,並且實作。Otto 在 德國的 TEDxTUHH 演講標題即是「Learning from the future as it emerges」。

U 的左側是打開的過程,在右側是創造的過程。

   


先不急著回應現狀,先循著 U 的左側打開一道道的門往深處探詢,依序必須關掉三種聲音,Otto 稱為三個敵人。

  1. Open mind,關掉內心評判的聲音 (Voice of judgment)
  2. Open heart,關掉內心嘲笑諷刺的聲音 (Voice of cynicism)
  3. Open will,關掉內心恐懼的聲音 (Voice of fear)

認知的四種結構


順著 U 的左側深入,認知有四種結構:

  1. I-in-me,我執,接收方式基於我的習慣的方式去看見和思考。
  2. I-in-it,開始感知,打開心房。
  3. I-in-you,換位思考,感知到對方感知的。
  4. I-in-we and I-in-now,連結大我,一路打開認知 (mind)、心靈 (heart)、意志 (will)。了解最好可能的未來根源所在。

卸下過去的束縛,舊的心智模式,Letting Go。讓新的感知結果進來 Letting Come。

將新的感知形成結晶 (Crystallizing),吸引更多力量,動手實現原型 (Prototype),連結腦、心靈以及雙手。用雙手來探索新的系統。個人和組織在 U 的右側往上攀升,對未來有更好的回應。


延伸資源


Presencing Institute:Otto Scharmer 在 MIT 的研究機構,資源豐富。

Leading Awareness-Based Systems Change - How to Sense and Actualize the Future:u.Lab 在 edX 的課程,Theory U 第零章,打好基礎。

Leading From the Emerging Future:u.Lab 正式課程。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這本書有 Otto 與南懷瑾的訪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