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經習慣翻書的動作,在家書很多閱讀量大,在外頭吃飯有書櫃也會自己翻書。然而問題有二:
抽象層次乘載大量的知識,如光合作用,科學實驗王裡的酸鹼中和,孩子未必有生活經驗。而讀外國史地,或是歷史人物傳記,幾乎就沒有生活體驗,要從文本的語意去閱讀理解。而要文本乘載大量的知識,要閱讀文本來學習,都需要第二類的抽象層次思考。
幫助孩子吸收文本,可以出學習單,讓孩子以書面方式輸出。例如:畫圖、寫問答題、或是劃出心智圖。
我認為有章法的親子對話錄,可以幫助孩子說話表達,免去手寫的疲勞 (學校功課要寫得夠多啦)、即時和孩子共同思考互動,讓親子成為一隊,而不是一方出學習單,一方寫答卷。
學習單以及親子對話錄各有好處。
用聊天的方式對答,不要當成口試,不要造成壓力引發排斥,純粹是知識分享的隊友:
有聲書聽故事沒法學到語言表達,要靠溝通互動才能學到語言,單方面的語音聽書無法學到溝通,無法學好語言。
透過親子對話,豐富的情節和語彙,可以深入閱讀理解,鼓勵高層次思考,還能練習溝通。
在陳述完之後,還可以進一步問,怎麼會這樣?是這樣嗎?有沒有其他原因?可以提升思考的層次。
- 經過品學堂的閱讀測驗,測試發現閱讀深度有限。
- 孩子愛看科學實驗王,口頭問基本的實驗原理,答不上來。
希望透過這本書,教出孩子的閱讀力。
思考的層次
- 生活層次:有經驗支持,有具體事件的記憶。
- 抽象層次:高層次思考,沒有具體事件的記憶來支持。
抽象層次乘載大量的知識,如光合作用,科學實驗王裡的酸鹼中和,孩子未必有生活經驗。而讀外國史地,或是歷史人物傳記,幾乎就沒有生活體驗,要從文本的語意去閱讀理解。而要文本乘載大量的知識,要閱讀文本來學習,都需要第二類的抽象層次思考。
親子間的對話錄
幫助孩子吸收文本,可以出學習單,讓孩子以書面方式輸出。例如:畫圖、寫問答題、或是劃出心智圖。
我認為有章法的親子對話錄,可以幫助孩子說話表達,免去手寫的疲勞 (學校功課要寫得夠多啦)、即時和孩子共同思考互動,讓親子成為一隊,而不是一方出學習單,一方寫答卷。
學習單以及親子對話錄各有好處。
有章法的對話
用聊天的方式對答,不要當成口試,不要造成壓力引發排斥,純粹是知識分享的隊友:
- 故事中有哪些主角?
- 這故事很有意思,在說甚麼,可以分享一下嗎? 孩子答完,父母也可以自問自答,作為分享和示範動作,孩子會從模仿中學習更完整的表達。
- 回憶故事中的情節和細節,例如科學實驗王中的實驗步驟
- 挑出表格和圖片,解讀看看
- 文本沒說出的推論,依你看,下一集陳士元 (科學實驗王的主角之一為例) 會怎麼做?
- 分辨事實和意見
有聲書聽故事沒法學到語言表達,要靠溝通互動才能學到語言,單方面的語音聽書無法學到溝通,無法學好語言。
透過親子對話,豐富的情節和語彙,可以深入閱讀理解,鼓勵高層次思考,還能練習溝通。
進一步刺激
在陳述完之後,還可以進一步問,怎麼會這樣?是這樣嗎?有沒有其他原因?可以提升思考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