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7月27日 星期六

Netflix 羅馬帝國第一季 - 幼稚皇帝 Commodus

看了 Netflix 的 Roman Empire,才學到角鬥士 (gladiator) 的生死競賽是帝王鞏固權力的手段。決鬥之後帝王可以展現權威,決定戰敗角鬥士的生死。

舉辦角鬥士大賽要花錢,百姓愛看,就刻意讓元老院裡的政敵出資舉辦,清空這些囊袋飽飽的元老的財產。

哲學家皇帝的兒子 Commodus 新上任,發現這一妙招,連續舉辦 12 年的角鬥士大賽,花招百出。有角鬥士相互決戰、和猛獸決戰,和羅馬軍隊決戰。

再加上一招宣傳手段,包括發行貨幣印上自己的肖像,還有到處豎立的銅像和肖像,讓民眾記得他。台灣在 1949 年以來的政權也使用很多。古今統治手段對照,感同身受,其來有自。
   


年輕的帝王即位


哲學家皇帝 Marcus Aurelius,對日耳曼蠻族戰爭時,病重在前線,妻子 Faustina 以為他死了。皇帝死了,元老院的強勢元老就會撲上來奪取權力,對皇室家庭來說就是殺身之禍臨頭,為了生存,她趕緊投靠第二號人物,帝國的埃及總督 Avidius Cassius,「獻身」說服 Cassius 起兵稱帝統治羅馬,Cassius 行動了。

未料 Marcus Aurelius 病好痊癒,Cassius 已難收兵,因為起兵已經說明了他要從皇室家庭奪走權力。收兵只能領死。

皇后 Faustina 發現玩過頭,回到 Aurelius 身邊,Aurelius 難以收拾局面,被皇后戴了大綠帽,又煽動兵變,只好暗中將 Faustina 毒死,以哀榮的場面紀念皇后,抹去一切混亂,並派人暗殺 Cassius,結束這場兵變。

維護既有統治權真是高於一切,可以殺掉自己的妻子,帝國的第二號人物。理性決定一切,毫不手軟。

同樣的,有能力的政客無不尋求取得統治權的機會來臨。Aurelius 交代兒子 Commodus,別相信元老院的任何一個人。


新任帝王的困境


哲學家皇帝 Marcus Aurelius 是羅馬帝國的一代賢君,文韜武略兼具,斯多葛學派的代表性哲學家,著作的「沉思錄」在一千八百多年後的今人還在拜讀,又能搞定元老院長老的政治競爭,有武功能戰鬥,穿軍服御駕親征,病死在對日耳曼蠻族戰爭的前線。

兒子 Commodus 即位,跟在老爸身邊幾年,但是面對父執輩的將軍對於該集中或是分散策略應對日耳曼蠻族的攻擊,這位年輕的君王,沒經驗,拿不定主意。無法跟上老爸的歷練才幹,想走不一樣的路,決定終止戰爭,回到羅馬過帝王的生活,這樣就沒有輸贏,終於擺脫資深的將軍們,但是回到首都面對元老院的長老根本無法招架,對繁瑣的政務治理也沒興趣,再次遁逃,交給寵臣 Cleander 統管。

有野心的 Cleander 打算當羅馬的英雄,令埃及的運糧船暫停運送糧食到羅馬,找時機再讓糧食出現,成為羅馬的大英雄。

但是,幾個月下來惹出飢荒,死太多人,堆積的屍體讓羅馬的鼠疫惡化,死更多人。

條條大路通羅馬,鼠疫等傳染病也更容易通往羅馬大城市。

民怨沸騰,加上閃電擊中羅馬城引起的火災,民怨爆發了。 Cleander 操作過頭了。

元老 Dio 從奴隸中找到線索揭發 Cleander 想操作飢荒的陰謀,Commodus 處死寵臣 Cleander。身邊沒人了,還是難以信任元老院對他的政治競爭。


想當 Hercules 天神的作弊皇帝


不打仗,不搞政治。Commodus 想出利用角鬥士競技來建立自己的威望,角鬥士的生死戰鬥可不簡單, Commodus 找了最強的角鬥士,訓練了幾個月,決鬥的時間來到,前夕大宴這些角鬥士,飲酒作樂精神喊話。

早上開場,首先宣布將那位最強的角鬥士的身分從奴隸轉為自由人 (freedman),群眾歡呼,先贏一把民心。開戰那一刻,自己仿效希臘天神 Hercules 以獸皮獸首裝扮出場,激烈戰鬥之後 Commodus 居然贏了,群眾瘋狂吶喊 Commodus 的名字,一遍又一遍,這位帝王陶醉了,民心所向是他,神氣地在半夜招開元老院會議,頤指氣使。愈來愈專制獨裁。

他要群眾視他為 Hercules 化身。

接下來幾天,Commodus 連續戰勝,宰殺數名角鬥士,師父覺得怪才發現帝王作弊,交給對手全鈍的刀,自己用利刃戰鬥,對方怎麼砍都無法傷到 Commodus。

在場知情的幾個人被 Commodus 下了處死命令,還未執行,師父就闖進皇宮,憤怒地用鈍刀刺殺帝王,Commodus 時代結束。


傳承可以嗎?


帝王的工作很複雜,兒子的帝王才能不如老爸,老爸有思想,願意開戰,有功勳能搞到元老院政治。Aurelius 應該知道兒子才能不足,可是時空背景又不能不傳位給兒子,權力轉移出去對帝王之家就是殺身之禍,因為接受權力的對象一定會對原先的帝王兒子有忌憚,不如殺了,或是放逐。

帝王之家,兒子不得不接班,因為權力旁落即是帝王後代的殺身之禍。

平民百姓還是多注意自己兒女的熱情和專長所在,勉強兒女走父母親的路線,就是平庸和災難收場。


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Gladiator 神鬼戰士

重新看神鬼戰士,英文片名 Gladiator 直譯就是角鬥士,在競技場裡相互搏鬥決生死的奴隸。講述的年代是 Commodus 康茂德皇帝的年代,他在位西元 161~192 年,正好在三國時代之前,東漢末年黨錮之禍時。



康茂德這位暴君繼位之後,羅馬政局正起波瀾,他被刺殺後羅馬陷入內戰。中國方面則是東漢末年,黨錮之禍之後,群雄以袁紹為首打算討伐董卓。群雄分裂之後,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康茂德的父親,上一任皇帝,就是鼎鼎大名的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 Marcus Aurelius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現在大家還在讀,書店還能賣到的沉思錄的作者。



以帝國為名


在 Spartacus 以及 Gladiator 兩部電影,台詞常常看到以帝國為名,可以幹出壞事,主使者可以是獨裁皇帝、軍團將領、甚至奴隸的主人。要大開殺戒,只要高喊出:In the Name of Rome 或是 For the Glory of Rome,就可以派軍隊屠殺異議者,譬如奴隸或是政敵。

帝國體制的特色,就是以帝國為名,就可以讓有權勢的人取得道德制高點幹出壞事。現代的版本,就是 XX 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可以侵略鄰國,拘捕異議人士,鎮壓群眾。


與體制對抗的困難


康茂德登基之後,雖然元老院對他不滿,還有效忠主角 Maximus 將軍的舊屬,一旦皇帝登基取得政權,要推翻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許多的生命持續犧牲,都很難撼動皇帝的權力。因為,撼動皇帝就是撼動帝國體制,違反帝國專制的天性。

只有民主國家才有示威罷免的權利。所以當國內的共識居然不一,2020 年投票又有一大群人要將民主體制往專制體制送去,一旦成真,再將民主要回來,就要留大量的鮮血,一次又一次,還不保證成功。



相關電影


Spartacus - 浴血戰士


2019年7月18日 星期四

300 壯士:帝國崛起

在 Spartacus 之後特別喜歡觀看古羅馬希臘時代的戰鬥,對血腥畫面習慣了,冷兵器時代的砍殺展現出暴力與死亡的壯烈。很直接,和職場有幾分類似。只是不見血,但還是一劍刺去或是一刀刀將人肉刨下來。

300 壯士:帝國崛起,不到兩小時,節奏快速。描述西元前 500 年,希臘海軍和波斯海軍之戰,其中將波斯帝國演得太邪惡了,伊朗抗議汙衊波斯祖先,本片在伊朗禁演。

最亮眼的角色是Eva Gaëlle Green 擔綱的 Artemisia ,統領波斯帝國海軍的女人。鐵的意志超過 Sullivan Stapleton 飾演的 Themistrocles。Artemisia 幼年全家被希臘軍人殺害,遭遺棄在船艙下被凌虐,從地獄裡活過來統領波斯海軍,誓言消滅希臘。



關於領導


希臘海軍首領 Themistocles、和 波斯海軍的女性將領 Artemisia,本身都有戰術頭腦,戰技高強,意志力驚人,射箭、持刀,甚至徒手戰鬥力在士兵之上的佼佼者。和我喜歡的領導者樣貌很像,有能力下去幹,懂得戰場的艱苦和運作,才有能力制定執行戰術。

Themistocles 以小博大,以少量的船隻運用陣法摧毀波斯帝國的戰艦,其後善用地形困住波斯帝國的龐大的海軍艦隊。最後的戰役 Artemisia 女王用火攻,都是很接地氣的戰術。

兩位優秀的領袖都善於在戰鬥之前,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挑起大家戰鬥的意志。


神的力量


希臘人自詡為神的後代,波斯人認為國王就是神 (god-king),向神祈禱,期盼神站在各自的一邊,期待在神的庇佑之下盡情地復仇殺敵,篤信神是為了詛咒、摧毀敵人。

現在求的應試順利其實也求的是打敗對手,只是沒這麼說。戰爭時代,祈求平安歸來,同樣是敵人的生命換來自己的生存。


戰鬥的動機


人類販奴的歷史很長,何況西元前的年代,勝者為主人,敗者為奴隸。奴隸戰鬥的理由為了自由,統治者為了維持帝國的結構或是擴張。希臘人為前者,波斯帝國為後者。

自由之戰,是古代希臘羅馬最常見的戰鬥動機。兩個階段:

  1. 獨立的城邦,與帝國戰鬥的目的是維護民主自由,血戰以避免被帝國入侵。
  2. 不幸成為奴隸的,如 Spartacus 起義成為奴隸大軍,但是民主自由之戰動搖帝國統治的基礎,戰鬥的代價比前者更大。
帝國的天性,是將鄰國納為己用。鄰國不自覺,就變成奴隸。



後記


我們的國家在哪個階段,有股力量將我們推往哪個階段?說真的不是太樂觀,與其讓亡國感侵蝕自己的意志。還不如學習斯巴達 Themistrocles 將軍精進戰技,強化實力,面對 Artemisia 的誘惑也不加入帝國,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堅持捍衛民主的價值。


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

閱讀素養

這本書的動機有二:
  • 聽黃國珍老師講座,很有興趣了解得更詳細,教育自己的閱讀素養
  • 小朋友做 PaGamO 感覺品學堂的題目很難,我該怎麼幫忙



我經驗過的閱讀法有三:
  • 狡猾讀書法:知道答案,有明確的問題。讀書只是找到線索鋪墊城通往答案的路徑,可以速讀。再有標準答案的考試以及要熟悉已經存在最佳實務 (Best Practice) 的新技能時,特別好用。運用刻意練習的原理,反覆練習取分,讓自己快速入門新的技術。在工作上常用,讀書速度可以很快,因為只是找關鍵字而已。
  • 六經皆我註腳:自己有成見,讀書只是找論點讓自己站得住腳。通常凡事有定見的年長者讀書,是讓書的內容進入到自己的成見中。抱著信仰讀書也是,不同宗教的讀者看同一本物理學就可能發展出不同的宗教解釋。
  • 閱讀理解:就是本書提的,進入作者的脈絡,讓客觀的科學功夫輔助主觀,勇敢向未知探索的歷程。

前兩種也很有用,可以讓人面對已知的未來。108 課綱強調的,讓孩子能更好的面對未來,只有第三種「閱讀理解」了。

而且,文本可以乘載多元複雜的訊息,所以要培養更好的面對未來的能力,就要具備閱讀理解文本的能力。


閱讀歷程的科學化解釋


閱讀素養怎麼養成?黃老師用科學的步驟,從拿起書開始閱讀到將書本放下的「閱讀歷程」分階段如下:
  • 擷取訊息:辨識出主題的一個或是多個元素,從文本中找到、選擇收集特定的文章資訊。找到關鍵訊息的功夫。
  • 廣泛理解:對於段落或是整個文本,做大範圍或是多人的訊息整合,形成文本的最初理解。
  • 發展解釋:對於個別的訊息比較,或找到互相關聯的脈絡。
  • 統整解釋:根據對於文本的理解,推論作者的意圖。遇到情境時,我是作者的話會做出甚麼判斷,推出甚麼結論。
  • 省思評鑑:對於文本的內容作批判並論述自己的批判。對文本的形式、寫作風格和結構做評鑑,例如作者用了哪些元素讓立論更具可信度,用了哪些描述讓文章更優美。

總結為,根據文本建立脈絡,形成建立我的觀點,我的提問,我的答案,我的論述。


與作者見面


由閱讀歷程的科學化解釋,可以看出分階段在重組、還原作者心中建構的脈絡,最終達到作者的高度,與作者見面。

如果是小說,在閱讀的歷程中,培養後設認知的方法是:作為觀眾,全程參與了解故事的每個環節,參與每個角色的對話,但是超然於外。往後退往上提,以觀眾的評鑑劇情,分享劇中的喜怒哀樂。後設認知不發生在故事裡,而在觀眾席。

在觀眾席,和劇本的作者見面。


情境,與 AI 的分野


目前的 AI 屬於弱 AI 應用,在面對情境問題難以施展,多應用在和情境低度相關,愈多維度的決策愈適合,譬如機器的瑕疵檢測、自動流程控制、預測性維護。

難以辨識意味深長的語句,例如臆測、諷刺、譬喻。以及判斷作者的意圖,推論下一個類似的情境中,作者會做出甚麼決定。

懂得閱讀理解,熟悉閱讀歷程的五個步驟,就難不倒。卻會難倒 AI,也難倒閱讀理解不佳讀者。AI 透過深度學習可以進步,但讀者未經訓練,可能就和 AI 的閱讀理解能力出現交叉。


數位時代的閱讀


數位時代的閱讀習慣和紙本時代不同。數位時代的消息轉發快,比理解求證還快。形成假消息,錯誤的成見。如果具備良好數位閱讀習慣,要求證是很快的。

紙本時代的白紙黑字,閱讀吸收以及品味就佔滿心理的頻寬,通常來不及求證。紙本時代的閱讀習慣在數位時代會破功。

所以,在群組裡常發現年輕時書讀得好學歷高的長者轉發不實報導和充滿神邏輯的文章。過去的聯考也沒有篩選閱讀理解能力。紙本時代的學霸們,遇到數位時代的假消息,就如同感染新型病毒,缺乏免疫力,充滿錯誤的成見。


如何協助孩子


這本書在「閱讀中學習」提到我的孩子年齡正處在通過閱讀吸收新知的階段,除了知識,還要感受文本描述的情感。而初級的文本的脈絡還單純。

知識與情感,就會是我陪伴孩子進行閱讀理解的兩大面向。

自己具備閱讀理解的能力,重新看第一次直播,體會到的操作步驟有五:

  • 注意人、事、時、地、物,擷取訊息。
  • 總結段落大意。
  • 整合每個段落的大意。
  • 串聯每個段落的關聯性和交互關係,為什麼作者要這樣安排。
  • 問問作者為什麼做出那樣結論,提出這樣的問題。


自己有閱讀理解的能力,才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給出幫助、評價、回饋。


相關連結


教出閱讀力

你可以和孩子聊些什麼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Spartacus - 浴血戰士

Netflix 看完全部共四季,Spartacus 影集中譯為「浴血戰士」,冷兵器時代戰鬥的血腥毫無極限。羅馬的角鬥士 (gladiator) 戰鬥時,各種角度刀刺切人體、身首異處、破肚腸流、斷腿斷手、每集都有切開刺殺鮮血狂噴的的特寫畫面。

印象最深的殘忍場景有二:
  • Spartacus 和鬧事意圖強暴女性同袍的日耳曼傭兵打鬥,翻滾往傭兵下巴揮刀往上切落臉部,對方的臉瞬間被削下,頭部後半只剩個窟窿,腦核掉落下來。
  • 戰鬥中 Spartacus 躍起,手執雙刀從羅馬士兵後腦勺刺入,鏡頭前羅馬士兵的眼睛穿出利刃,鮮血湧出。

影集和史實挺貼近,角鬥士的戰鬥方式,故事的情節前後順序大致和史實相符,少部分出入。網鬥士比歷史記載更早出現在故事中,不過看得挺過癮,用魚網和魚叉戰鬥,好特別的兵器。

主角是色雷斯戰士,成為羅馬人的奴隸之後被主人取名為 Spartacus。



羅馬主人對待奴隸就像動物,可以交易,可放出來相互鬥毆對賭、交配以及一刀刀屠宰。唯一不同的是奴隸具備人的形體,需要時可以和主人交配。

男女/男男/女女交合的畫面很多,像個野生動物園。電影最多 18 禁,但是 18 禁遠遠不足形容這部影集。


源起


勇猛擅長野戰的色雷斯人和羅馬的葛雷博 (Gaius Claudius Glaber) 將軍領導的軍團達成「和平協議」,共同定義敵人,聽羅馬軍團指揮作戰。隨後的發展:
  • 色雷斯人當前鋒,和共同敵人廝殺一陣,隨後羅馬軍團才軍容壯盛地出現,收拾戰果。
  • 葛雷博為了更大的功業,不打蓋塔人了,直接對抗在小亞細亞米特里達,必須將色雷斯人調離家鄉的防守。

聯合作戰的經驗不佳,又背離防衛家鄉的初衷,當然色雷斯人不從,不幸的結果是:
  • 在先前配合羅馬軍團的作戰中,疏忽防衛,家鄉村莊失守,被外敵搗毀殆盡。
  • 和羅馬軍團鬧翻,還視為叛變,逮捕屠殺,活著的色雷斯人成為奴隸。

主角 Spartacus 就是其中成為奴隸一員。

色雷斯人與羅馬霸權簽訂協議的結果,家鄉殘破,淪為奴隸。和平協議,能幻想,能簽嗎?


金字塔結構


奴隸制度是人類最悲慘可恥的一頁,角鬥士單兵很強,打不過幾個羅馬軍,角鬥士集結成的角鬥士大軍,戰技已少勝多,加上 Spartacus 愈來愈精於運用戰術,甚至後來的陷阱奇襲加上必死的意志,擊滅訓練好幾個強悍的羅馬軍團。

但是,舉共和國之力都在捍衛的金字塔結構,要推翻很困難。推翻奴隸等於撼動共和國的基礎。

現在國家也是,推行民主,言論自由,等於撼動國家統治的基礎,相當於革命,非常困難。只能敬而遠之。如果 Spartacus 遠離羅馬獨立建國,結局可能不錯。

毛澤東都說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前後羅馬主將的差異


羅馬共和國派出的征討奴隸大軍主將,前期是和 Sparacus 有宿怨的葛雷博 (Gaius Claudius Glaber),葛雷博被 Spartacus 刺入肩膀跪下死亡。羅馬共和國派出克拉蘇 (Marcus Licinius Crassus) 將軍,兩者差異很大,做個比較:

克拉蘇將軍的特性有五:
  • 理性黑心的性格,斂財積聚財富,迫害政敵不手軟。
  • 永遠向前看,例如:勝局底定時,龐培 (Gnaeus Pompeius Magnus) 將軍來收戰果,凱薩相當氣憤,克拉蘇委屈同意龐培坐收戰果,回羅馬再周旋。造就羅馬史上三頭同盟的局面,若不是這樣,位高權重的龐培照樣收割而克拉蘇就成了狡兔死走狗烹。
  • 不輕視敵人,將 Spartacus 視為真正的對手,不像葛雷博只當一群奴隸鬧事。
  • 勤修苦練,和手下的角鬥士天天練習戰鬥,真刀實槍玩真的。
  • 終局思考,例如:大決戰節節敗退,決定火砲轟向正在和角鬥士混戰的羅馬軍團,用犧牲換來求勝。

克拉蘇將軍強悍,身邊衛士也強悍,和 Spartacus 生死決鬥時,就快被刺殺時,衛士不怕死襲擊 Spartacus,才逆轉勝,Spartacus 重傷。

葛雷博和凱薩在戰鬥中都說出許多名言,有頭腦,有哲學思考的高度。


後記


幻想鄰國霸權所承諾的協議,不論和平或是戰略協議,以為簽了就能安全共存抵禦外敵,是極度危險的想法。

簽了,敵人不再是自己能定義的,而是霸權的需求去定義。家園不再是自己的,而是霸權的邊陲。勇敢的軍人不再是自己的,而是霸權的馬前卒。當反悔了不從,就視為背叛。

有自己獨立的國家戰略,自己的武力捍衛自己的家園,才能立足生存。


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工業 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

簡教授的最新大作,工業 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急切地呼群保義,以及對台灣製造業的期許。製造業造就經濟,各國都有自己的製造策略:

德國:工業 4.0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
中國:中國製造 2025
韓國:產業創新 3.0
日本:工業 4.1J



每個國家提出戰略都有國家利益的考量,簡教授針對台灣提出工業 3.5,在工業 4.0 的道路上先提現 (Cash out),並且總結成藍湖策略防禦並壯大台灣的製造優勢。




積體電路設計智能化的經驗


過去曾帶領團隊利用基因演算法 (Genetic Algorithm),以及實驗設計方法,建立電路設計智能化軟體,經驗教訓有三:

  • 智能化的目標,造成人員的威脅感。
  • 期待過高,模型訓練耗時,初期表現落差影響導入成效。
  • 元件微調、電路架構改變都重新收集數據,即便採取聰明的取樣但多維空間,產生數據相當耗時。


相較於智能化,設計人員更歡迎:

  • 自動化處理日常繁瑣不具備知識含量的工作
  • 提供不同面向的性能觀測方法鑑別設計品質
  • 產生圖表幫助決策


所以我對工業 3.5 的務實有很大的共鳴,早十年看到這本書的概念,就能在台灣創造更好設計平台。


將開放式議題轉為可優化的問題


三點技術觀念串穿全書:

  • 開放性問題轉換成封閉式問題
  • 內隱知識轉化為數據,
  • 直覺的決策轉換為數位決策


接著才可處理優化。作者非常擅長將複雜的開放性議題,例如:提升利潤、彈性製造、降低庫存,轉為封閉性的數學問題,找到變數以及敏感性因子,做優化以及預測。

書中舉例,將總效益設定成目標函數,Overall Wafer Effectiveness, OWE 或是 Overall Space Effectiveness, OSE 的關鍵都在 Overall。

積體電路的布局尺寸可以和最大的晶片數量產出相連結,這是晶圓代工的設計公司通常不會想到的,是晶圓廠可提供的加值服務。


製造平台化


製造平台和電商平台的觀念不同,製造和供應練在一起,有生產基地、產業聚落,實體運作複雜。台灣許多公司掌握核心知識,歐美有品牌商,掌握應用市場、客戶需求、產品定價,台灣無法一統江湖,在製造部份擔綱,工業 4.0 的平台化,逐漸落實,台灣的製造業將在別人的平台上討生活。先進國家的工業 4.0 愈成功,台灣製造業就要面對平台的剝削問題。

程天縱先生甚至提到台灣不需要工業  4.0,相互呼應。


PDCCCR 架構


架構產生力量,例如麥肯錫的 MECE 加上流程,可促使思考周到有邏輯。簡教授提出如下圖的 PDCCCR 架構,從終端的需求 (Demand) 驅動,價格策略回到最終的回報 (Return),就算還沒發展出決策模型,都可以用這個框架思考,確保決策涵蓋周到。



AI  智能製造之前


AI  要落地必須要先梳理資料,形成高品質的大數據資料庫,如果猛然推行 AI,人員感到威脅受到影響,況且,一個可用的 AI 模型的訓練需要很久,不受其利反受其害。連大數據資料都無法建成。

務實推動工業 3.5,提升人員的決策層次,相對務實。再引入 AI 需要的厲害電腦視覺,之前,利用代理數據就可以累積數據庫,進入數位決策的層次,提升決策品質。


後記


製造業貢獻台灣的經濟,更讓台灣在世界的價值鏈上有話語權,必須讓製造業更強大,簡教授的工業 3.5 就是從台灣的製造企業中淬煉出來務實可行,變得更強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