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北京清華園

完整的中西文明匯集地


第二次浸泡在北京清華園,比起 2004 年的清幽校園,多了許多車和人,最特別的是自行車少了,輕型電動機車多了。從後面襲來,無聲無息,靠喇叭聲驅散前方的人。在校園也聽到汽車喇叭聲。在新竹的攣生校園近來車多,也沒人在校園鳴按喇叭。出北京校門的馬路如虎口,務必遵循野蠻的叢林法則,行人在夾縫中生存。

課堂教室裡教授中國和西方文明的比較,學員沉浸在課堂的大中國思想,一出課堂外,正好補了一堂活生生的課。更完整,挺好。

我出國喜歡在當地的大學晃悠,想起之前在東京大學,校園旁甚至禁止設立公車站,附近步行環境良好,就為了校園清幽,讓師生專心做研究。

這就是文明的指標,台灣令人珍惜的地方。


受惠於西方文明


人生歷練多了,且是第二次來,邊走,心情從第一次的興奮轉為較細緻的觀察思考。對照課堂裡北京清華教授的兩條邏輯主線。
  • 貶抑西方文明
  • 大中國思想

正好,清華源於辛丑條約約定的庚子賠款,賠款用於人才培養和赴美留學。連神聖的大草坪也源自美國的大學校園。

清華受惠於西方文明,課堂教授不會提。


意識形態主導的史觀


一個啟示,國家不幸詩家幸。國家變局中總有受惠者。如梁實秋梅貽琦。得到超越當代水準的教育,還公費留美。我也想到日治時代台灣第一富商辜顯榮的發跡。以甲午戰爭後代表艋舺士紳迎接日本軍進入臺北城而聞名;受日方賜予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後任台灣公益會會長、日本貴族院議員。

另一個啟示,英法聯軍擊敗清朝,簽訂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簽訂北京條約。教科書上說清朝被迫在台灣開港包括雞籠、安平、淡水、打狗。

開港使台灣加速現代化,與世界接軌。通商口岸廣設的洋行取代傳統的郊航商鋪。糖、茶、樟腦等產業擴張,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和扶養人口。

隨後傳教士紛紛來台灣,最有名的是馬偕博士登陸淡水,創立馬偕醫院。傳教士為了便於傳教,也致力於行醫與推展教育,將西方現代知識介紹到台灣來。早期傳教士在台灣窮鄉僻壤的貢獻。一直延續到現在。

我突然覺得好笑,國中時候讀中國為主體的史觀,歷史老師帶領大家為了不平等條約而氣憤填膺。不知道現在教科書怎麼寫?

台灣的文明底蘊,真要感謝西方列強。清治時期消極治理台灣,戰爭和條約,讓邊陲位置的台灣脫離大陸以超高速現代化。


聞一多教授


此行的導覽相當精采,逛起來有滋有味。聞一多教授的雕像,通體用紅色的大理石雕成。肅然起敬。他是火熱的學者、詩人、愛國主義者。




聞一多教授在 1946 年被國民黨昆明警備司令部軍官暗殺。清華大學英語系的兒子聞立鶴,為了保護父親也身中五槍,終身殘疾。看到火紅的雕像,感受到聞一多教授火熱的家國情懷。

年歲漸長,對意識形態一直保持警戒,意識型態會從媒體、長輩、朋友、書本而來。色空不二,看透、空掉表象的形形色色,抵達底層的意識形態邏輯,再回到實體,用形形色色的方式做事情,實事求是。

把握政治變化,政客去處理政治的事。我們要做的就是看清時事,抓住機會潮流,養好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