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批判到創新,不是研究生也可以學的研究方法

週末上彭明輝老師的研究方法線上課,教「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方法特性對照表,和問題應用場景的對照表,利用文獻文庫和搜尋策略,填上兩個表格,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場景,找到最好的方法,或是拿次佳的方法的好處來補足最佳方法的不足地方,不傷害到最佳方法的原特性,讓最佳的更佳。



有了兩個表格,可以進行資訊的批判與彙整,形成研究路徑。




填寫表格的方法


問讀文獻的好處,作者自己會說,文獻的缺點,別人(別的門派)會說。如此可將表格整理起來。滿有趣的是學術場景和要解決的問題可以自己捏造,射箭再畫靶,也能達到所謂的創新。閱讀論文的經驗,的確很多作者自己畫靶的。我們作工程可不行,靶不能亂畫。真正的先進應用場景要看專利,因為專利的核准和各公司的把關都在專利能解決多重要的問題,創意會隱藏,但解決的問題不會隱藏在專利申請書中。




最有幫助的部分


前半段尤其有幫助,問題定義/特性,與應用場景/特性,兩個表格組合起來,將各式方法透過文獻收集評比方式填入表格。誠如老師所言,行動運算時代比的是文獻回顧和如何利用別人的智慧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遇到題目,透過兩個表格可以形成問題研究的路徑,文獻收集是其一,另外也可以詢問行業內的專家學者以問答的方式得到洞見。而交換禮物則是我說得愈多愈可以引出更好更多的答案,所以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是有幫助。但也不要亂念很多的書。聖經本教科書和課程只要一個好好讀,好好追蹤就好。

最省力的創新策略就是取應用場景最佳的方法為主,取次佳的方法之好處進來而不傷害最佳的方法。論文不必全懂,第一次自然懂即可,因為論文設定的對象都是研究相關行業的同儕,我們必須階梯狀的補足背景知識。首先是教科書,知道術語的定義,再來是科普文章,再來是研究人員的專業文章,最後才是論文。而論文的研讀可以從 review paper 開始綜覽各門派,門派 A會說自己的優點說門派 B的缺點,反之亦然。看各門派的論文即可形成問題特性表。


十倍速閱讀的訣竅


不用花時間亂看無關的東西,或是研究特定方法之後才發現該方法無用,對工程問題來說,確實清晰的了解假設前提和結果的關係是最重要的。推導的過程,我們不是科學家不是數學家,不需要知道那麼細節。我們要確定背景知識足以運用假設和結果的關聯性,即可。不足的背景知識,就靠上一段所提來補足,首先是專業術語的定義,學會行話,從此可切入新領域。



後記:問題定義不清,註定會糾纏不休,很多網路上的爭論尤其如此。工程上,應用場景沒定義清楚,註定會發展出失敗的產品,所以從問題定義也就是應用場景的明確定義開始,然後進行問題與特性的表格,就可以挑出好的方法,擷取其他方法,形成創新路徑,利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批判不是罵人,創新首先是來自於突破固化的成見,批判就是用來突破既有固化的成見。

被一句話打到 --「不要亂看沒用的東西」,我常常看很多東西發散掉,花很多時間進展一點點,彭老師的問問題的次序,和解決問題的次序,會幫忙很大。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Snowpiercer 末日列車

在 Netflix 看了五集 Snowpiercer 末日列車,地球暖化,科學家們降溫結果造成地球冰封,1001節的末日列車載著僅存的人類, 有錢人出錢打造列車,貧民百姓擠破頭搶著上末節車廂。這列像是諾亞方舟的車廂濃縮很多事情:

1. 有上等車廂,都是上等人,吃美食品酒有按摩浴缸,穿著體面,談吐幽默大方帶機鋒。
2. 三等車廂是生產者,有畜牧農業、技工。二等車廂是老師,培養學徒。
3. 末節車廂就是無票上車的乘客,全是黑烏一片,穿著髒夾克的平民
4. 電力不足一定先停末節車廂
5. 糧食不足一定先減半供應末節車廂




官方說末節車廂的貧民無票上車,上等人說他們出錢打造車廂,要官方趕緊平息叛變,其實上等人也從沒去過末節車廂看過末節人,平叛的傷亡都是數字而已。

一輛列車分等級,人也分等級,但是上等人出錢打造救命列車,動物農莊說:「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別說末日,現實上很多上等人創造就業機會,是不是?人類永遠的矛盾。
一等車廂有人殺了三等人,本來要由一等人組成法庭公審犯法,三等人不爽群起抗議,嫌犯用握有統治者秘密可以顛覆列車次序來當庭交換。人民法庭不為所動判了罪,但是冷眼旁觀的列車長馬上假傳聖旨特赦嫌犯。所謂的正義無法伸張,但可以維護鞏固列車次序。

各階級相互碰撞,統治者維護自己和維護列車次序的立場,很多社會矛盾的縮影。弄了半天,統治者威佛先生也只是虛幻的,列車長才是藏鏡人真的的控制者。這好像國家社會主張的價值,虛幻也不普世,但可以用來控制人。

看到第三季以來,賤民革命成功掌權,極權和民主轉換中的混亂造成必須戒嚴,趁著鎮暴軍隊被革命消滅之後,各地出現零星打劫,出現對集權者的懷念砍殺民主人士,或是挑起矛盾,也有幹部開始懷念集權的圖騰,因為對於上流階層來說,以前的秩序真的比較好,嚴刑峻法都是鎮壓賤民鞏固階級,對賤民來說生命如蜉蝣,隨時可被丟棄,或是斷肢凌虐。

老毛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作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暴力的行動。」
立場不同主張就不同,演變到最後,懷念秩序崇拜集權者且曾經親手執行酷刑的,發現民主領袖願意犧牲自己換來賤民的自由,尊重全列車的每一個人,深受民主的運作的感動開始轉變立場,也犧牲自己來反集權。

反而,民主領袖派去接近集權領袖的高級妓女,發現自己支持革命之後仍被當成妓女,而幡然覺悟,自己的生存價值和集權是一體的,在求生存為最高的末日,她由支持民主轉向貼近集權,全力支持集權者。

從第一季,第二季,到剛上演未完的第三季,看到階級的碰撞,革命一次又一次,終於推翻階級,開始秩序暴亂、重整、其中人物價值觀的轉變,藉由科幻電影的演出,情節科幻和人物描述卻令人感到很寫實。沒有普世真理,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生存各為其主,轉變自己的三觀,推翻自己的昨天,令人很容易聯想到近代史,經歷的社會現象和朋友們的心境變化。

政黨輪替是和平的,國家政權全盤被替換可就暴力了,不論是集權換成民主或是反過來,都會有暴力。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The Story of My Innovation

In early 2019, I was a senior R&D manager in 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 Our customers were creating power-sensitive ICs intended for wearables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products with 22nm/28nm technologies for markets ranging from automotive to military/aerospace to consumer. A challenge for these design teams was reducing the overall time, effort, and cost of all stages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uilding a full design flow took time and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troduced risk, and increased both the total cost of tool ownership and time to production.

However, our company was only good at selling point tools while our competitor was promoting a full design flow solution. Our salespeople told me that there was not any engineering manager who can integrate the full flow with our company’s point tools and helped them sell a full design flow solution. This caught my curiosity.

Back in my early days in MediaTek group before Mentor, we had been providing system companies with reference development board and sample code. Turnkey solutions can save customers’ time and money when implemented with success.

Why not use the same idea on the current SoC design flow to serve our customers? We can create reference flows with sample scripts. Customers can modify the scripts to meet spec of their own application. 


Customer Obsession  


Customer obsession is my first principle serving my organization. I shared the idea with my manager, Alex Volkov, the director of engineering in Digit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olution division. He got excited and recognized that the reference flow is an innovation and must be our flagship project. I was interested in the pursuit of long-term value creation and decided to take the ownership of this flagship project.

I would like to think big and look around corners for ways to serve customers. Concerning the sample design, I decided to use Arm Cortex-M33 MCU, the most popular MCU solution used in our customers’ IoT edge devices.

Concerning the technologies, I decided to use the three major technologies that can cover what our customers were using. The 1st technology is 0.18um. It is integrated with high-voltage, non-volatile memory, and ultra-low noise modules. It is targeted to silicon devices for use in automotive, IoT, imaging/display, industrial control, medical, sensors, space, and power management markets. The 2nd technology is 22nm ultra low power. It is ideal for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 consumer ICs for set top box, digital TV and surveillance applications. It is also well-suited for power-sensitive ICs intended for wearables and IoT products requiring longer battery life. The 3rd technology is 14nm FinFET. It is competitive with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s leading standards.

Those three technologies represent mature, mainstream,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We covered what our customers need to use. I calculated the risk and decided to start from 0.18um, the most mature technology for this flagship project so that I can learn fast. After 0.18um, I can move to 22nm ultra low power followed by 14nm FinFET,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Dive Deep


I had dived deep into all tools from other product divisions, studied each of them, and started cross-function and cross-region communication earning trust with support from other product divisions. I got hands-on experience on the tools and created scripts to integrate all the tools into one reference flow.

The reference flow project must be based on a real foundry technology, I presented the idea to the top management in UMC, our foundry partner. They approved their resource working with me and provided process technology files with their technologies.

Digit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lows are notoriously complicated and hard to use. Even experienced design teams can waste valuable time just getting the tools set up, the environment tuned exactly right, and the command settings perfected for their design. This is the challenge I took: create a flow that gives fast results out of the box but allows for easy customization and tuning to create the most optimized results. The goal was to simplify the user experience and add predic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to the design process. I would like to invent and simplify the design flow.

At the heart of this reference flow is the knowledge-based set of recipes included with our digital implementation tool. My capable team had created those recipes. I valued frugality and simplicity so that I reused those recipes to integrate other tools.

I delivered the full reference flow with an automated and well documented set of data and scripts to run synthesis, logic equivalence checking, design for test, place and route with a low-power setup, sign-off, and static timing analysis.

My scripts, the demonstration design data, and a user guide are available through the Mentor web site. Customers can modify the scripts to complete any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to meet their own spec. 


Publication


Here is the link of my article, Easier Low Power ICs With Reference Flows in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website.

Our top management recognized the value of this innovation and approved marketing resource for me to create white papers and got them published in Mentor.com website. There are English, traditional Mandarin and simplified Mandarin versions. Arm and UMC both approved the publication.

As a result, Mentor offers a comprehensive set of IC design technologies that address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facing IC development teams. Through tight collaboration with foundries, Mentor can offer reference flows that give our customers a short-cut to success. The salespeople can sell a full design flow solution integrated with multiple point tools. My work becomes a template for new reference flows with new technologies.


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AIoT 智能物聯網邊緣晶片設計平台

正在籌備的新書,書名:AIoT 智能物聯網邊緣晶片設計平台


簡介


AIoT 智能物聯網邊緣晶片的特色有二,首先是應用多元化且碎片化,再來是佈建大量的邊緣晶片需要低成本高度整合晶片包含射頻、傳感器,類比、混合訊號以及數位系統在應用場景中執行深度學習運算。因此,晶圓廠提供的通用設計平台已經不敷需求,需要客製化設計平台。

為了使從業人員者專注在特殊應用以及產品設計,本書將提供參考設計平台以及其客製化方法,以量產成功的案例說明,如何利用客製化平台設計出低成本高整合的 AIoT 邊緣晶片,形成設計公司獨特的競爭力。


第一章  AIoT 邊緣晶片設計平台介紹


  1. 智能物聯網邊緣運算晶片的架構
  2. 智能物聯網邊緣運算晶片的特殊需求
  3. 商用工具與晶圓廠通用設計平台的限制
  4. 如何客製化以增加公司競爭力


第二章 射頻與高整合度晶片的相容性


  1. 射頻晶片設計平台的需求
  2. 射頻與其他系統的矛盾
  3. 如何解決矛盾來達到高度整合
  4. 案例分享


第三章 感測器與高整合度晶片設計的相容性


  1. 感測器設計平台的需求
  2. 感測器與其他系統設計的差異
  3. 解決差異來達到高度整合
  4. 案例分享


第四章 全流程設計平台


  1. 智能數位系統的整合
  2. 從設計到量產的全流程
  3. 透過自動化以釋放設計能力
  4. 賦予邊緣晶片機器學習的能力



附錄 商用 AIoT 邊緣晶片一覽表



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如何創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 什麼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2. 為什麼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很重要?
  3. 全世界最好的工作是甚麼?
  4. 如何創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5. 如何更好的創造更好的工作?
  6. 可以不做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嗎?


關於 1,滿足人生的四大目標:

  • 可熱情全心投入
  • 獲得滿足感和生氣蓬勃
  • 協助他人克服問題
  • 體認到生命會發光


挑戰性足夠,可以讓端粒增長,延年益壽。同時不會暴露在高風險之下,包括五大風險:

  • 身體的風險
  • 社交的風險
  • 財務的風險
  • 情感的風險
  • 知識的風險


檢視自己的工作,和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差距在哪兒。

為什麼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很重要,如果不夠好,就無法滿足四大目標,暴露在五大高風險之下。

全世界最好的工作,是自己目前的工作嗎?如果檢視之下不足,如何創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依照 LEWIS 原則去發展打造,


初心


先求對方有好處,自己要的也會水到渠成。「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遇到大人物,不是要藐視他而是要知道他的痛點和麻煩點,滿足他的需要,自己的需求好處也會水到渠成。


命名


所有的命名都是以憲哥為主,憲福育創、LEWIS原則、憲上充電站、陸易仕公司...等。用自己的名字讓生命和事業產生連結,也建立品牌。


LEWIS 架構




從 why 開始,依序思考想過,作為一件事情值得投入與否的決策過程:

  1. Leverage
  2. Empowerment
  3. Innovation
  4. Synergy


以小博大,用 SIT 程序,找出如何做到以小博大。

  • S: Strength,自己的優勢
  • I:  Insight,紅利趨勢
  • T: Target,目標聚焦


D1W1 = D2W2,弱小者的戰法,自己的優勢是 D1 愈長,需要施力的 W1 愈小,就可以撬動 D2W2,對方 W2 的短板痛點麻煩點是 D2,W2 固然大,弱小者仍然可以撬動地球。


找到天命


從求學開始,有沒有自己花一個下午就能搞定的工作,別人卻要花一星期?自己輕鬆拿分,別人卻苦讀才能達到相同分數?

憲哥以說話表達為天命,我 17歲開始寫程式,做過兩個大專題,自己花一些時間,別人花很多時間也難達到,我還充當同學的槍手代寫。算有些厲害,這應該是天命。

當然市場上有很多強者,但自己可以自信心爆棚,苦練勤練不以為苦,還可以達到心流狀態,心流就是指標。


馬太效應


說話的表達是馬太效應,練了開始艱苦地轉動飛輪,得到愈來愈多。寫程式也是,寫文章也是,艱苦地起動飛輪,工作上做完一個案子很容易複製經驗到另一個,再加上一些進階的變化,很快可以端出成果。常常有的事。


總結知識的方式


注意到憲哥的 FB 貼文,有獨特的見解才會貼文。有三狀況絕不貼文:

  • 自己寫的沒有別人好
  • 無腦文,如 RIP
  • 和粉絲無關的個人分享


不貼文則會將別人的知識見解放在心裡,演講時拿出來開場分享。粉絲頁貼文是作為經營之用,而非個人抒發之用。個人沉澱自省和文章發表分開。前者可最為演講素材。

天天寫部落格,一年 60 篇的高質量專欄產出的方法,在於每天半小時觀察議題,大家的文章風向,就會形成自己文章的題目。


Synergy 的意義


有延續性,或是放煙火一次性的效果?確定有延續性,最好用公司組織來持續經營。

重要性依序:

  1. 商業價值,能帶來營收
  2. 人脈,解決人家的痛點麻煩點
  3. 線上線下平台
  4. 兼顧生活樂趣,旅行各地



2020年6月7日 星期日

遠程工作這麼做

跨國團隊經常遠距工作,我有辦公室在台灣,然而協作的團隊大多在美西、印度、西歐,只有少數在台灣。XDite  的「遠程工作這麼做」這本書鉅細靡遺,讓我更加理解諸多作法背後的原理,更樂意嚴格遵守,也發現進一步提高生產力的作法。

所以這本書適合:

  1. 在遠程環境完善的工作者,如我。更理解作業原理,更心悅誠服地遵守,並學到更多提升效率的方法。
  2. 遠程工作制度還不完善的公司或其中的工作者:書中將執行細節都說得很清楚了,問題都有答案都可以具體實施。
  3. 要導入遠程工作公司和個人新手:內容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心態,著手進行。




綜合讀後心得和經驗,總結幾個段落:


開會



  1. 每個人要提早上線:不要時間到了才上線,以免各地連線的問題,WebEX 或是 Teams 登入大多數很穩定,但偶有狀況,所有成員在5~10分鐘之前一定要開始登入上線,確保會議開始所有人都在線上,零星數人晚幾分鐘會拖慢大家時間,影響工作節奏。
  2. 最好開視訊:如果頻寬允許,除了聲音最好也能看到對方的表情和眼神,尤其是不同的國家成員用英文溝通時,臉部肢體的弦外之音會透露出很多訊息。
  3. 總結:結束前要有人陳述行動項目,下一步是甚麼。成熟的團隊成員應當自動各自認領項目,如果沒有人認領,要有 leader 指定 owner。有會議記錄為佳。


溝通


  1. e-mail 語句 :英文最好用直述句,少用倒裝句和被動語氣。務求清楚能令對方快讀不至於誤解意思。每次 e-mail 來來回回都是成本。
  2. e-mail 問問題:不要問開放性問題令對方各抒已見。書中提到,將開放性問題轉成多個封閉性問題,就是訣竅。
  3. e-mail 不是即時通訊工具:問題一個一個問,e-mail一封一封來回,很快同主題的 e-mail 塞爆對方信箱是很沒公德心的,簡單的問題用即時通訊軟體來交談,不要將 e-mail 當成即時通訊軟體來用。
  4. 回信的節奏:跨時區的團隊務必考慮對方的工作時間,要在對方下線前 1~2小時收到你的回覆。如果發信過去對方早就下線而隔天才回復,就耽誤了一天時間。若對方也在你下線之後才送信,一來一回兩天就過去了。


開票 (Ticket)


RnD 只認有開票的才能修改軟體,提出問題的人也要自覺的去開票才能期待問題被解決,開票可幫助定義適當的問題和良好的陳述問題,是很好的思考程序。開票要訣:
  1. 直述句陳述產生問題的步驟,與預期結果的差異
  2. 給出案例讓解題者能重現問題。
  3. 指定問題到正確的類別,如介面,或是哪個模組的內核,由系統指派給正確的 owner
  4. 解決之後註明 patch 會釋放到哪個版本
  5. 問題不一定要解,可能是維持原態,只要詳述理由。
  6. 要註明優先順序,問題是來自客戶或是內部測試,讓解題者有個底,知道的問題來源。

XDite 書中關於開票的詳述,在遠距工作的公司值得為此辦一次訓練,確保大家的解題效率。


辦公環境


XDite 不說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咖啡廳不是好的辦公場所。工作和生活空間要分開也很關鍵,我雖然可在家遠距工作,還是每天到辦公室。也自費購買 Cherry 茶軸、羅技 G502 滑鼠、Aeron 辦公椅 (後來公司也統一購買了)。都用了五六年以上還在繼續使用。效益很高,使用很多年算起來也不貴。

關於滑鼠,不好的滑鼠曾造成腕部發炎的嚴重傷害,曾經以嘗百草的心態試過拇指球、昂貴的軌跡球、大型人體工學的滑鼠,都無法兼顧舒適和效率。後來覺悟,就看極限用戶用甚麼就對了,電競選手用 G502,就用一樣的,效果很好。

有線版的 G502 使用六年,羅技後來出的無線版還沒試過,無線滑鼠就怕些微的信號延遲造成鼠標跟不上手的移動。也許羅技已經克服了問題,未來可試試。

抗噪耳機也有助於效率,我使用 B&W全罩式,只開抗噪不播放音樂或播放白噪音 (white noise) 阻絕外界干擾。



補充性的主題:面對面的交流


補充兩項書中沒提到的,長期的遠距工作,年度面對面的定期聚會也很有價值。包括:
  1. Kick-off 會議:大家飛到總部見面,回顧 highlight 和  lowlight,新的一年目標設定和建立共識,近距離的接觸交誼也很有價值,見面三分情,讓各地的團隊更凝聚。
  2. 技術訓練和交流:有新的重大技術更新,由種子教官教導給大家,例如:RnD 對第一線的客服工程師進行培訓。各部門也拿出訓練師資,切磋交流。可以做一到三天的閉關,務必要做 Lab,有問題及時解決。甚至對第一線客服工程師舉行考試,確保服務專業。


先提出以上兩項供參考。也許 XDite 有更好的作法寫在書中造福大家。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全流程且可差異化的 AIoT 邊緣晶片設計平台

2019 年底應 EETOP 之邀在上海進行「全流程且可差異化的 AIoT 邊緣晶片設計平台」演講,主辦方整理投影片連結。